大型活動行銷觀光 業界反映智慧支付不足
活動觀光經濟5
(中央社記者餘曉涵臺北20日電)演唱會、運動競賽、會議展覽是當前熱門旅遊主題,臺灣擁有臺北大巨蛋、南港展覽館、高雄世運主場館等硬體設備,但在業界眼中,行動支付服務及國際觀光行銷還有努力空間。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說,臺灣有場地也有能力辦3萬到4萬人規模的活動,這對邀請國際型賽事、演唱會、大型會展來臺有加分作用,因北交通動線、疏散配套要動起來,周邊住宿量能也要盤點。
旅遊業者Klook觀察到,臺灣在觀光硬體建設,從業界的角度來看已經很棒,只是海外行銷宣傳有加強空間,重點是要讓更多人知道、看到活動是在臺灣舉辦。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爲,國際級的活動能夠在臺灣舉辦的話,只要辦得好,活動就會一直來臺舉辦、帶動更多國際旅客。陳家瑜則點出,臺灣燈會是臺灣主力推銷的大型活動之一,只是一直換地點舉辦,導致在國際行銷上會有點吃力。
對於加強行銷臺灣觀光,臺灣觀光協會秘書長鍾逸寧認爲重點在於人才,交通部觀光署計劃設立觀光研訓院,可以在研究、人員訓練、人才培育等方面,讓業者跟學界、官方能緊密聯繫及建立共同目標。
鍾逸寧指出,近年臺灣舉辦國際性活動與會議,還有影視節目來臺拍攝,例如舉辦世界賞鳥博覽會、電影「臺北追緝令」全片在臺灣取景、韓團NewJeans來臺拍攝MV、棒球世界經典賽資格賽與12強棒球賽在臺舉辦等,類似這些活動,觀光署和臺灣觀光協會持續努力爭取。
觀光署長周永暉說,觀光署針對大型活動都有參與協助攬客,對於國際運動賽事不僅提供補助,還提供遊程規劃、旅行社的對接等,觀光署旗下的13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積極推動國外旅客組團來臺參與活動,業者也可以配合祭出優惠,吸引更多顧客。
不過,在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支、支付工具多元化的時代,臺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張詩怡告訴中央社記者,接到不少外國旅客反映,臺灣支付方式不足,應列爲首要改進項目,這會讓旅客不想花錢,間接影響觀光產值。
使用信用卡感應、手機「嗶」一下付車資買票、購物消費換點數等,在都會區還算方便,張詩怡說,當旅客離開都市,到了知名的觀光景點,例如北海岸九份、花蓮東大門等,可以接受刷卡的店家非常少,更何況是行動支付。
許多縣市正在推動智慧城市,導入信用卡、行動支付、電子票證等,多元支付讓民衆可透過手機App、電子錢包輕鬆繳費。周永暉說,商家也有留意到這個狀況,相信越來越多店家會支援多元的付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