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憾事啟示 行前做好功課 出國保健康

很遺憾,在蛇年剛開工之際,便傳來大S在日本過世的消息。然而,這起意外讓我們不禁反思,出國旅遊時應更加註意健康與安全,特別是以下幾點:

首先,是出國前切勿忽視身體不適。曾任空服員六年的我,深刻體會機艙的密閉環境及飛機升降的氣壓變化,對感冒患者可能帶來嚴重影響。曾因輕微鼻塞登機,導致飛機下降時耳膜劇痛,甚至短暫失聰;同事中也有人因此導致耳膜破裂,需手術修補。出國前務必確認身體健康,以免旅途中發生憾事;若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等),務必攜帶足夠藥品,並事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長途飛行。

其次,是瞭解當地的醫療資源與就醫方式。旅遊前應先查詢目的地的衛生與醫療體系,確認是否有流行性傳染病,必要時可施打疫苗、配戴口罩或補充營養,以提高免疫力。應事先查找當地設有急診的大型醫院,瞭解其是否接受國際旅客及支付費用方式。部分國家如美國與加拿大,醫療費用昂貴且需預約就診;部分歐洲國家則可能要求提供旅遊保險,才能獲得醫療服務。應事先確認醫療費用是否可由保險支付、是否需自行墊付後再申請理賠,避免突發狀況時手足無措。

再者,是記住臺灣駐外辦事處聯繫方式。若在國外生病且孤立無援,可聯絡我國駐外辦事處尋求幫助,可隨身攜帶外交部提供的「急難救助專線」資訊小卡或下載「旅外救助指南」等APP。

此外,出國時務必攜帶適合自身體質的常備藥品,如胃藥、止痛藥、感冒藥等。國外就醫不便,若能及時服用適當藥物可緩解症狀,避免行程受影響。另國外醫療費用高昂,購買旅遊保險時務必加保「海外突發疾病險」,以確保必要時能獲得充分醫療資源。

尤其,若前往語言不通的國家,應事先學習基本求助用語,或準備好翻譯工具;可下載即時翻譯APP,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順利與當地醫療人員溝通。

不同地區的食物、水質及氣候可能會影響身體狀況,部分人可能因飲食不適,導致腸胃不適或過敏。在旅遊時建議多飲用瓶裝水,避免生食或食用街邊不潔食物,並隨身攜帶腸胃藥與過敏藥。除了準備相關藥品與醫療資源,也應制訂緊急應變計劃,如生病或受傷時應聯絡何人、尋求何種醫療協助、該如何改變行程等。若與親友同行,建議共同討論應變措施,確保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應對突發狀況。

出國旅遊不僅是享受,更是一場對健康與安全的考驗。希望大家在行前做好功課,確保自身健康無虞,讓每一次旅行都能平安、順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