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獨角獸智譜落地上海浦東模力社區,MaaS平臺走向社區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燕 上海報道
大模型時代,如何把大模型技術的想象力轉化爲生產力?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務)成爲不少大模型廠商的商業化選擇。
3月14日,大模型“六小虎”之一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譜”)落地上海浦東模力社區,併發布了模力社區-智譜大模型MaaS平臺。
此前,智譜已推出MaaS開放平臺(bigmodel.cn)。2024年年底的數據顯示,該MaaS平臺已經吸引了70萬企業和開發者用戶。
智譜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次發佈的平臺是bigmodel.cn的gov版,能夠更好地幫助到地方政府,賦能當地產業應用大模型和構築智能體,培育城市AI生態。
在《關於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中,上海提出鼓勵企業搭建模型即服務平臺,促進大模型落地應用;推動建設模型即服務平臺,形成行業L2大模型池,支持行業內智能體規模化訓練、部署和管理。
中國信通院研究指出,大模型應用在落地最後一公里時仍存在算力門檻高、技術難度大、場景適配難、開發效率不足等挑戰。而MaaS基於高效、便捷、靈活等優勢,可成爲推動大模型應用落地的重要力量,使得MaaS在大模型時代下的增益效果更爲突出。
降本增效
模力社區是浦東新區重點打造的垂類模型生態集聚區,自2024年8月30日開業以來已集聚大模型上下游生態企業近50家。
對於垂類模型應用企業而言,模力社區-智譜大模型MaaS平臺能夠帶來什麼?智譜首席執行官張鵬介紹道,智譜在AI Agent領域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可以服務於社區企業利用大模型和Agent進行業務轉型和升級。
具體而言,模力社區企業可以獲得涵蓋模型token及場景應用的全鏈路能力支撐,享受低成本、推理速度快、更全面的模型服務,服務於企業自身業務利用Agent升級改造,向下一代AI產品邁進。
PPIO派歐雲聯合創始人兼CEO姚欣告訴記者,垂模類企業有自己的垂類模型,但依然需要底層的模型合作、算力支持。“即使是開源模型,對於普通開發者而言依然非常複雜,需要進行很多調優工程。”
這是因爲,模型在具體應用場景中不是簡單的對話,很多場景都需要進一步優化,包括語言理解與生成、Agent執行、多模態內容理解與生成,以及實時通話等。
“之前我們採購大模型服務,有點像買毛坯房,所有的傢俱都需要自己設計、裝修。有了Maas平臺,相當於我們可以‘拎包入住’。”上海維享時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丁志剛告訴記者,在Maas平臺上,企業可以選擇使用DeepSeek、智譜GLM等大模型,節省下來的資金、時間可以更多用於落地應用場景上。
在技術賦能之外,張鵬指出,智譜在該平臺上向模力社區提供的服務,在價格上也會給予一定優惠。該優惠可以疊加政府補貼,入駐企業能夠享受到更優惠的服務價格,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進行開發。
MaaS平臺走向社區化
面對海量的落地需求,大模型廠商提供的MaaS平臺服務主要集中在企業級。此次發佈的模力社區-智譜大模型MaaS平臺,則屬於社區級平臺。
該平臺依託智譜原創GLM大模型技術,爲模力社區入駐企業提供專屬“模型池”。姚欣指出,對模力社區來說,專屬模型池進一步提高了各行各業使用大模型的可及性和穩定性。
這也有助於構建孵化生態。姚欣告訴記者,模力社區的5樓是孵化器,其中有不少小型創新公司。這些公司只有5-10個人,但戰鬥力可能比從前的50-100人還強。“因爲隨着AI能力的大幅提升,包括把大模型能力封裝成MaaS,調用一個接口就能實現過去100個程序員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有了MaaS的幫助,大家可以直接調用,而不用從頭做起。”
據悉,模力社區與智譜將以“模型即服務”模式推動“大模型+”行動,促進“大模型+”政務服務、醫療、金融、交通等領域跨界融合,形成“上下樓即上下游”的產業閉環。
在此背後,開源社區正成爲城市AI中心爭奪戰的焦點之一。
不止上海,重慶啓動建設的具身智能開源社區,也將整合智算算力平臺、模型即服務(MaaS)平臺、仿真訓練平臺、數據治理平臺、開源託管與孵化平臺、社區交流平臺等六大平臺。
此外,杭州在2024年《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中,同樣支持開源社區發佈開源模型、提供模型服務(MaaS)、開展模型智能體(Agent)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