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美公債?外資:誇大 仍持續配置中

外資法人強調,拋售美債事實上被誇大,根據最新官方資料,外資仍持續配置美國債券,即統計數據直接打臉傳言。圖/美聯社

儘管近期市場頻傳「外資大量賣出美國公債」說法,部分更直指包括大陸和日本等外國政府,正在出售美國資產以作爲貿易談判的報復手段。但外資法人強調,拋售美債事實上被誇大,根據最新官方資料,外資仍持續配置美國債券,即統計數據直接打臉傳言。

路博邁固定收益投資長Ashok K.Bhatia表示,「美國例外論」已死的報導言過其實,今年第一季固定收益市場的交易數據,並沒有呈現「拋售美國」的證據。外國投資人的持債額仍然處於高位,這反映外國投資人加碼投資或是所持有的美國固定收益資產升值。

參考美國聯準會每週公佈的,由其託管並屬於外國官方機構持有的美國公債總額數據。在2025年1月1日,這類帳戶中的美國公債總額爲3.26兆美元,而在2025年6月11日的總額爲3.22兆美元。

另在4月2日解放日的兩週後舉行之公債拍賣會上,近88%的美國10年期國庫券是由間接投標者(通常代表外國投資人)買入,這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比例。

富達國際指出,儘管美國公債仍爲相當重要的避險資產,但近期市場動盪可能導致投資人採取更爲彈性、主動的方法分散至其他區域佈局。德國公債成爲近期美國公債震盪下的收益者,在此情況下,以靈活主動的投資策略就顯得相當重要。

聯博投信固定收益資深投資策略師江常維分析,美國公司債市值規模龐大仍具有許多收益機會,投資債市時應把握二大布局關鍵。關鍵一,天期應分散。近期利率波動幅度擴大,但利率彈升壓力主要集中於長天期券種。因此,債券天期不宜過度集中20年、30年以上等過長天期券種;關鍵二,產業宜分散。各產業違約狀況不一,產業佈局分散、搭配基本面選債,有望降低違約風險。路博邁認爲,固定收益市場的波動不再只受聯準會政策影響,反而是財政政策(如政府支出與稅制改革)主導長端利率試水溫。美國財政部長預計7月4日公佈的新稅案將進一步左右市場情緒和債券供需,未來值得關注政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