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維持中日關係 纔有經濟合作利益

高市早苗4日當選日本自民黨新總裁。(美聯社)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4日由高市早苗當選,並有極大機率成爲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對此,綜合多位大陸專家說法,認爲就高市的過往立場來看,很可能在對華問題採取更強硬立場,例如加快擴張日本防務力量,但無論誰接替石破茂,對華政策做出的只是有限調整,也指出執政者需面對現實,與大陸保持正常雙邊關係纔有經濟合作利益。

至於近期前總統蔡英文與外交部長林佳龍先後訪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慶四分析,主要是關鍵時刻去拜碼頭,押注認爲能勝出的候選人,並給予支持。

對於中日關係,李慶四表示,大陸93閱兵是指標,即便美國反應不如日本強烈。雖然今年是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但反對的是法西斯與日本軍國主義而非現任政府。反觀日本卻撥款560億日元企圖改變「侵華形象」,顯示日本政治與社會輿論對華極其不友好,但要與大陸保持關係,是日本所無法迴避的課題。

由於高市早苗立場屬鷹派,也屢次提起前日相安倍晉三的「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若擔任日相會否引起中日關係再生變?華南理工大學外交政策方向助理研究教授徐偉鈞認爲,「她很可能會在對華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立場」,例如加快擴張日本的防務力量,並加強與美國的協作以提升威懾力。

但徐偉鈞認爲,無論誰接替石破茂,僅能讓日本對華政策做出「有限的、邊際性的調整」,因爲新領導人將缺乏像安倍時代一般,能推動重大政策調整所需的黨內共識與民衆支持。

李慶四認爲,在高市早苗正式履職實施具體政策前,中日關係方向還不能妄下定論,畢竟如今的競選政治下,說一套做一套也是司空見慣,且執政者需面對現實,與大陸保持正常的雙邊關係在經濟合作上纔有利可圖,反觀美國能給的籌碼愈來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