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稀土帝國崛起內幕 外媒爆「1家美企遷廠」埋下美國敗因

大陸數十年長遠佈局稀土,令美國喪失主導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再度以稀土出口限制作爲與美國談判的籌碼,預期將成爲川習會的主要議題。《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自三十年前便開始推動稀土戰略,因此成功打造稀土霸權,如今掌握全球近九成煉製能力。

報導指出,大陸花費數十年達成全球稀土產業主導地位的目標,自1990年代起,大陸掌握汽車、風力渦輪機及戰機所需的稀土磁鐵上游礦藏,並提供資金支持企業進行海外併購,同時以法規限制外國業者進入大陸市場。此外,中資併購通用汽車旗下稀土磁鐵業務後,關閉所有美國廠並遷至大陸,更是大陸拿下稀土主導地位的關鍵。

近年來,美國雖努力恢復稀土產業,但大陸大規模生產並供應國際市場,使西方國家難以抗衡,美國業者擴廠進度緩慢,甚至有廠房被迫出售給大陸買家。與美國政策不確定相比,大陸主導國際稀土的方向明確,目前已佔全球煉稀土量近九成,華府雖投入數十億美元投資美國業者的稀土,但大陸仍維持領先地位。

回顧1991年,美國曾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國,加州Mountain Pass礦區是主要來源。時任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中東有石油,大陸有稀土」的戰略口號,政策清晰。

大陸爲掌控稀土做了許多努力,不僅掌握礦源,還需取得精煉稀土磁鐵的技術。1995年,大陸企業獲美國政府批准收購通用汽車旗下Magnequench稀土磁鐵業務,數年後關閉美國廠並遷至大陸;至2000年,美國稀土磁鐵廠幾乎全數停產,大陸佔全球供應量達97%,2005年起,大陸對出口稀土課稅,進一步鞏固全球唯一供應地位,美國汽車業不得不依賴大陸生產的廉價稀土磁鐵。

美國並非未察覺危機,稀土已成爲美中關稅戰重要議題,五角大廈今年甚至入股MP Materials。過去拜登政府亦提供資金,包括澳洲Lynas在德州的冶煉廠,但市場不確定性仍使新廠未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