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武漢一家長用鸚鵡幫女兒拔牙惹議 醫生:恐感染鸚鵡熱、禽流感

武漢一家長用鸚鵡幫女兒拔牙,鸚鵡咬住一顆牙後輕晃兩下,順利拔走。(影片截圖)

近日,一位來自武漢的家長用鸚鵡幫女兒拔牙的影片引起討論,有人贊鸚鵡聰明,一眼分辨出要拔走哪顆牙,但也有人擔心這種拔牙方式容易傳染疾病,尤其要注意「鸚鵡熱」。

《九派新聞》報導,影片顯示,家長手持鸚鵡,慢慢靠近女孩的嘴巴。隨後,鸚鵡精準咬住目標,在女孩口中輕晃兩下,伴隨着一聲清脆的聲響,牙齒順利拔走。

網友們都很驚訝鸚鵡爲何知道應該拔哪一顆牙。家長在評論區回覆稱,該只鸚鵡已經是第3次幫小朋友拔牙,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手,一眼就能分辨要拔出哪一顆牙。她提到,這隻鸚鵡纔買回來幾個月,由鄰居餵養,一直很健康。

不過,用鸚鵡拔牙容易傳染疾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金銀潭醫院感染科主任文丹寧提醒,鸚鵡拔牙可能導致嚴重感染,引發鸚鵡熱、禽流感等疾病。

文丹寧介紹,鸚鵡作爲一種禽類動物,可能攜帶不明來源的細菌和病毒。拔牙時,鸚鵡的喙和口腔密切接觸,牙齒脫落時還可能伴隨出血,會進一步增加感染風險。

她表示,禽類可能存在一些人與畜禽共患的疾病,可以傳染給人類,最常見的是禽流感。另外,鸚鵡熱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鸚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攜帶病毒。文丹寧建議,在鸚鵡拔牙後,家長要密切觀察兒童是否出現不適,若出現發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應及時就醫,主動告知醫生與禽鳥的接觸史。

該院口腔科主任熊凡指出,鸚鵡無法準確判斷拔牙的適宜時機和方法,存在損傷口腔軟組織和感染的風險,既不安全也不衛生。鸚鵡的喙堅硬有力,拔牙時可能會咬傷牙齦,還有拔錯牙和咬傷臉部的風險。

熊凡介紹,拔牙是一項複雜的操作,以乳牙爲例,如果鸚鵡只拔出牙冠,遺留殘片或殘根,後期還是需要通過醫療手段干預。他建議,換牙期讓牙齒自然脫落,若遇到乳牙滯留或雙排牙等情況,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由專業醫生評估並處理,確保牙齒健康發育,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延伸閱讀:

兒童節竟成演出服電商噩夢?商家訴苦:遭集體退單還收差評

網售兒童涼拖鞋藏「毒風險」 增塑劑超標509倍或致性早熟、哮喘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