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號」入列 專家:意義遠不止突破「島鏈封鎖」

福建艦已於11月5日入列服役。取自央視軍事微博號

大陸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號」已在5日入列服役。據央視旗下《玉淵譚天》特約評論員劉匡宇表示,福建艦的入列,其意義遠不止於突破所謂的「島鏈封鎖」,這並非中國的發展邏輯。他說,福建艦入列的意義恰恰在於,它意味着中國向遠海又邁出了巨大的一步。當有人還用競爭、威脅定義國際關係時,中國用實實在在的力量爲自己、也爲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玉淵譚天微博號在官方公佈福建艦入列消息後不久,即釋出這一詮釋性的評論。劉匡宇表示,全球海洋上密佈的船舶有九成以上都是集裝箱船、油輪或貨輪,其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就在中國周邊。中國的原油、鐵礦石、大豆、天然氣等都要靠海運,而九成的出口產品也要坐船飄洋過海,這一片海是中國的主動脈。

他表示,去年中國與秘魯共建的錢凱港投入營運,而今年全球第一條中歐北極航線首航成功。中國多個主要港口今年新增72條國際航線,中國的海上版圖正不斷延展。

但與此同時,他表示,全球有多個海上通道,而美國的海軍力量也都部署在這個要道附近,中國航母入列並不針對某個具體國家,但一些現實問題也要做到心裡有數。

劉匡宇表示,上世紀九十年代,運着文具、五金等正常貨物的中國船隻「銀河號」貨輪被非法扣押,中止航運33天之久。雖然中國已有在部分關鍵要道上有軍艦護航,但受限於作戰半徑和補給週期,主要適用於近海。遠洋上還缺乏長期存在的能力。福建艦入列的意義恰恰在於此,它意味着中國向遠海又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在遠海航母可以成爲中國動態的海上基地。

他說,遼寧艦、山東艦更多的承擔近海任務,覆蓋中國周邊的重要利益區,而福建艦突破了電磁彈射技術後,透過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可以瞬間釋大巨大電能,幾秒內將艦載機推上起飛速度。艦載機出動效果更高,還可以滿油滿載出發,抵達的半徑更遠。

他表示,過去受限無法滑躍起飛的預警機終於能登上航母的甲板,使航母探測範圍大大增加。制空半徑更大、反應更快、聯動更強,不僅能覆蓋中國重要的貿易要道,如麻六甲海峽,更能向更遠的印度洋、太平洋等更遠海域延伸。維護中國日益擴大的遠洋利益。

劉匡宇說,這樣的plus版的航母戰鬥力加入之後,大陸航母的常態化運行與部署也因此實現了第一步。福建艦承擔制空與反艦等高強度的作戰任務,遼寧艦與山東艦則側重近海防禦與日常戰備巡航,形成互補的多層次作戰體系。三航母體系初步做到一艘執行任務,一艘維修遫備,一艘隨時支援。未來隨着更多航母入列,這一部署將得到提升。中國核心利益區持續有航母覆蓋,若形成雙航母編隊也可以有多種組合。可以同時派出數十架甚至近百架艦載機,兩艦航母可以互爲備份,艦載機進行跨艦着陸,這並非虛張聲勢,它能讓潛在對手三思後行。對海上貿易保護也從近海延伸至遠洋。第一時間發現威脅,指引方向,支持護航。

他表示,所以福建艦的入列,其意義遠不止於突破所謂的「島鏈封鎖」,這並非中國的發展邏輯。他表示,當有人還用競爭、威脅定義國際關係時,中國用實實在在的力量爲自己、也爲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讓貨易航線更加安全,讓全球供應鏈更加穩定,讓開放更有底氣也更自信。新一代的海上佈局正在書寫,這一刻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