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來臺灣真實感受曝光 「這一點」很感動

(示意圖/Shutterstock)

大陸知名的文化界人士高曉鬆日前談到來臺灣的印象表示,大陸民衆從小看林青霞、秦漢的電影或瓊瑤電視劇長大,尤其是聽臺灣的流行音樂,代表了華語流行音樂的最高峰,這也與臺灣有大量優秀的大學有極大的關係,大學裡有很明顯的文化、知識的氣氛,看了很感動。他直言,由於臺灣教育水準非常高,因此臺灣安居樂業中的「文化元素」遠超過大陸。

高曉鬆日前在其網路節目《曉鬆閒談》表示,臺灣文化的細緻程度跟日本有得拚,待着很舒服,大家沒那麼嚴肅,都能用樂觀開朗的態度過生活,安居樂業。至於臺灣文化,大陸民衆瞭解臺灣文化簡直太厲害了,從小看林青霞、秦漢的電影或瓊瑤電視劇長大,尤其是聽臺灣的流行音樂。

高曉鬆分析,華人的流行文化分配,電影是以香港爲主,香港電影曾經做到僅次於好萊塢的水準,代表了華人電影的高峰。至於流行音樂,就是臺灣!

他身爲從業人員,認爲臺灣的流行音樂代表了華語流行音樂的最高峰,從鄧麗君、劉文正開始,大陸那時候還在聽革命歌曲。

緊接着就是著名的唱片公司製作人爲首,例如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等,還有蘇芮、王傑、張雨生,把流行音樂提升到與文學繪畫比肩的高度。作家例如白先勇、吳念真,是華語文化最重要的陣地。

高曉鬆認爲,這也與臺灣有大量優秀的大學,有極大的關係。臺灣在日本人統治50年之下,教育水準非常高,當時人均識字率、人均GDP和各方面建設,都比大陸好。49年以後,也有名校遷到臺灣,例如清大交大在臺灣覆校,北大校長傅斯年到臺灣大學當校長,臺灣大學在日本時代是臺北帝國大學,原本就是非常好的學校。他的母校清大校長梅貽琦到新竹找一塊地,恢復了清華大學。另外還有教會大學在臺灣覆校,例如東吳大學。

高曉鬆強調,由於臺灣教育水準非常高,因此臺灣安居樂業中的文化元素遠超過對岸。他舉例,大陸的書店一眼望去很多都是教人發財、創業、升職;大學也是,幾乎成了職業培訓所,名校也是請房地產商演講,趨之若鶩。但臺灣的書店一進去就很舒服,大學裡有很明顯的文化、知識的氣氛,看了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