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景區實景演出超夯

圖╱中新社

大陸實景演出產業鏈

新聞提要■實景演出以其獨特魅力,賦予靜態景觀生命,它不僅把普通景區轉化爲「網紅打卡地」,更帶動城市旅遊經濟振興。在體驗經濟時代,遊客追求的不再是走馬看花,而是沉浸式文化體驗,實景演出正是最佳載體。

近年來,大陸各大景區實景演出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迅速成爲文旅市場新焦點。從西安「長恨歌」到開封「京東夢華」,從「跟着團長打縣城」到萬歲山武俠城王婆說媒,這些演出讓冷門景區一夜爆紅,甚至締造單一景區從人民幣(下同)數千萬元虧損到數十億元營收的佳績。

根據中研網報告統計,2024年大陸實景演出市場規模127億元,較2019年增長89%。旅遊演藝以71.2%的佔比貢獻90.6億元營收。

文旅魅力 吸引人潮

甲方財經報導,曾經沒錢修廁所的開封清明上河園,如今成爲文旅界寵兒。這個冷門景區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爲藍本,斥資200億元、歷時30年建成,1998年開園時年收入僅數百萬元。

但一次大膽的嘗試徹底改變清明上河園的命運。該景區引入不斷升級的大型實景演出「東京夢華」,其以北宋汴京爲主題,融合燈光、水幕、全息投影等技術,700多名演員帶觀衆「穿越」千年東京夜市。此舉促使清明上河園2024年營收達10億元,接待遊客800萬人,帶動開封旅遊經濟復甦。

2025年五一假期,清明上河園躋身抖音受歡迎前十大景區。古都開封爆紅,假期接待遊客687.7萬人次,文旅收入49億元,分別年增2.5%和10%,展現強勁文旅魅力。

類似的文旅故事在大陸遍地開花。西安華清宮從「泡溫泉勝地」華麗轉身爲「必看演出景區」。杭州宋城千古情讓仿古主題公園年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拉薩「文成公主」實景劇在海拔3,650公尺的高原再現大唐盛景,吸引無數遊客沉浸體驗。

市場分析,成功的實景演出項目都具備三大特徵。首先是極致在地性,深度挖掘地方文化IP與社會熱點,聚焦其打造演出、文創與互動活動,融入場景細節,移步換景,建構沉浸式體驗空間。其次是創新表現手法,融合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運用無人機、水幕投影、360度旋轉座椅、AR/VR等,帶來震撼的多重感官體驗。最關鍵的是可持續營運模式,透過差異化競爭避免同質化,建立獨特商業模式,形成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好口碑 需時間積累

報導指出,實景演出常被認爲投資龐大、回報緩慢。動輒數億元的投入與三年至五年的回本週期,確實讓許多景區卻步。新項目從推出到市場認可,需要時間積累口碑,成功並非唾手可得。同時,這種高投入、慢回報的特性恰好形成行業護城河。熬過培育期的項目,往往能迅速進入盈利爆發期,迎來可觀回報。

如今實景演出已成爲大陸旅遊城市與大型景區發展夜經濟的標準配備。一場演出表面帶來門票收入,實則串聯起餐飲、交通、住宿、購物等產業,創造多重經濟效益。對景區而言,演出延長遊客停留的時間,拓展消費情境,帶來乘數效應,顯著提升收入,且二次消費的高毛利率優化盈利結構。

從城市角度來看,成熟演出項目更可產生1:7的經濟帶動效應,每1元門票收入拉動7元周邊消費。這也是越來越多地方把實景演出納入文旅規畫,並給予政策支持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