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秋蟹季開跑

圖╱新華社

大陸各地大閘蟹產量

新聞提要■鄰近中秋時節,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已於9月26日開捕,宣告金秋大閘蟹季正式開跑。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9月初曾提醒,今年大閘蟹的成熟時間比往年晚,預計大量上市在10月中上旬。

近年大陸大閘蟹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然成爲中秋佳節熱門食材。隨着2025年大陸開始進入大閘蟹消費季,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江蘇大閘蟹品質和產量雙提升,有別於往年注重產地的送禮需求,滿黃滿膏蟹在市場上非常搶手,備受大陸消費者青睞,形成消費新趨勢。

觀察者網報導,農曆「九雌十雄」是品鑑大閘蟹的最好季節,近日江蘇大閘蟹核心產區集中開捕。其中,宿遷駱馬湖、洪澤湖於9月23日率先揭開序幕;隨後兩到三天,太湖、陽澄湖、固城湖也將開始捕撈,即佔據大陸產量一半以上的江蘇大閘蟹,進入捕撈高峰。

中國漁業統計年鑑數據顯示,大陸大閘蟹產量自2016年起整體呈上升趨勢,至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年產量突破70億隻,平均每位中國居民至少可以吃到4只大閘蟹。市場規模方面,2023年大陸大閘蟹的批發市場已達人民幣(下同)329.17億元,其中,鮮食消費佔據絕對主導,規模高達325.5億元。

據統計,2020年至2025年間,大陸大閘蟹產業呈現規模化擴張趨勢,總產量從63.4萬噸增長至85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1%,遠高於淡水養殖業的整體增速3.8%。

穩定品質 走向可控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大閘蟹消費正在迴歸理性。報導引述興化板橋故里水產品養殖公司董事長董佳貝表示,「從前大家買來多是爲了送禮,現在更多的是自己食用,大家對大閘蟹的要求就是夠肥、好吃。」

然而,受到近年來的極端天氣影響,大閘蟹品牌蟹太太創辦人權輝指出,大閘蟹行業面臨不小的挑戰。對於追求夠肥、好吃的日常消費者而言,這種不穩定性會直接影響回購意願。如何通過科學養殖、供應鏈優化和品控管理,實現更穩定的品質輸出,是產業從「靠天收成」走向「可控生產」的關鍵。

阿里巴巴旗下生鮮零售盒馬數據顯示,2024年該公司大閘蟹銷售額年增幅接近20%。在地域分佈上,除傳統的江浙滬地區外,西南、華中、華北等地的消費熱情也持續升溫,顯示出大閘蟹在大陸範圍內的接受度正不斷提高。

民衆挑螃蟹 首重肥滿度

盒馬水產採購霖旭表示,螃蟹在銷售過程中通常以規格作爲衡量方式,但內部肉質、口感、蟹黃蟹膏蟹肉飽滿度等都有差異。根據最新調查,「如今消費者考慮最多的反而不是產地,而是大閘蟹的肥滿度和穩定性。」

在市場趨勢推動下,大陸大閘蟹產區愈來愈多,佈局開始出現「西進」與「北上」的新動向。除了傳統產地陽澄湖外,各產區都在積極打造自有品牌,包括新疆也推出「天山蟹」等地方特色產品,展現大閘蟹產業多元化、廣域化的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