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洋經濟首突破10兆、海工裝備市佔連7年世界第一 水下機器人應用廣泛

大陸官方統計海工裝備在國際市佔率連7年居世界首位,目前發展的各類水下機器人應用領域越發廣泛。(央視新聞)

深海科技是指用於探索、開發和利用深海資源以及研究深海環境的一系列先進技術和相關學科的總稱。大陸自然資源部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大陸海洋經濟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有關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10兆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9%。其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回暖,讓在國際市佔率連續7年保持全球首位。

而2025年,「深海科技」也被首次納入大陸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近期山東、海南等地相繼發佈持政策,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包含如水下機器人等。

根據央視報導,像是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進行水下機器人測試的公司負責人劉港表示,這款機器人在近遠海風電場運維、海纜檢測等場景都有廣泛應用,目前正在做運動性能、水下通信和數據傳輸模組的相關測試。

在該公司的研發生產廠房,也看到擺放着多臺已經投入實際應用的水下機器人,被廣泛應用於海洋石油開發、海洋地貌勘察、環境監測、打撈救援等領域。隨着人工智慧、感測器技術等不斷髮展,水下機器人的性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另外觀察到水下機器人運作測試所在的三亞南山港,是大陸首座公共科考母港,向所有科考船和科研單位開放,促進科研合作和資源分享,爲科研任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南山港距離1千公尺水深海域僅164公里,科考船出港半天即可抵達深海作業區,顯著縮短了航程,還節省研發資金。2024年南山港服務科考航次1416次,而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800多個科考航次。

在另一家海洋聲學感測器企業則瞭解到,海洋聲學感測器主要用於監測和收集海洋環境資料,可以獲取多元海洋環境參數,包括海底地貌、水中移動目標以及海流資訊等。負責人介紹,近年產值和需求也都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