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內旅遊火熱 消費疲軟之際大放異彩
中國大陸由於民衆旅遊習慣轉向國旅,加上外國訪客激增,今年旅遊類收入可望激增,在消費疲軟之際,異軍突起。歐新社
彭博資訊經濟學家分析指出,中國大陸由於民衆旅遊習慣轉向國旅,加上外國訪客激增,今年旅遊類收入可望達到420億美元,在消費疲軟之際,異軍突起。
儘管北京當局一再擴大消費品購買補貼,但實際行爲已證明民衆更偏愛旅遊等服務類,尤其是在民衆對出國觀光打退堂鼓之後。彭博經濟學家預估,今年將有270億美元支出從出國觀光轉向國內旅遊,而中國大陸對數十國實免簽證計劃,也從外國觀光客吸引到150億美元的收入。
在新冠疫情前,中國大陸零售銷售額動輒成長二位數百分比,但預估今年將只成長4.1%,總額約人民幣2,540億元。彭博經濟學家指出,「儘管政府對耐久財消費採取直接刺激措施,效果卻顯然有一定的限制。旅遊部門成爲帶動消費的可靠催化劑;消費者行爲發生結構性的轉變,爲旅遊業提供可靠的順風」。
國內旅遊火熱,受益的企業包括Trip.com網站及小米集團,因爲顧客偏愛負擔得起的優質旅遊產品,安踏運動設備與美的電器也同樣受益。
中國大陸當局已經關注到服務業,以釋放持久性的消費支出。政府已推出1年期計劃,對購買產品及高齡服務、教育及旅遊服務,提供低利個人消費貸款,另對餐飲、住宿、娛樂、觀光及運動等八個部門,也提供類似的貸款獎勵措施。
彭博經濟學家估計,北京當局各項刺激消費措施,以及提高年金給付、公共醫療支出與高齡障礙者補貼的年度總支出不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4%,「這些低額的初步措施顯示出一條學習曲線,亦即僅具實驗性,且會出現反覆,是建立有效促進國內需求政策的必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