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地出現「1元起拍」房產 最多在「這地方」擁無敵海景

▲ 大陸多地出現一元競標拍賣房產 。(圖/翻攝 百度)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房地產市場近期出現「1元起拍」房產現象,引發社會熱議。據研究大陸房地產克而瑞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2025年6月,全大陸共有278套房源以1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起拍的方式進入拍賣市場,這些房源並非訴訟或破產處置的法拍房,而是二手房東主動掛拍,藉由低起拍價吸引市場目光,加快資金回籠與房源流轉速度。

根據克而瑞數據,6月全國278套「1元起拍」房源中,216套來自山東威海乳山,分佈於90餘個小區,並非集中於單一樓盤。這些房產多爲精裝修、傢俱齊全的小戶型無敵海景房。然而,由於市場供過於求,乳山二手房價已跌至每平方米約2000元,一些小戶型單套價格甚至低於7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乳山海景房在過去一度是投資和養老熱門標的,但近年需求下降、掛牌量持續增加,新房開發停滯,市場陷入「有價無市」困境。爲加速脫手,部分賣家選擇以「1元起拍」方式製造話題,吸引更多潛在買家參與競價。

▲深圳最早出現一元競標拍賣房產 。(圖/翻攝 百度)

這股「超低起拍」潮流,最早起源深圳一場網路拍賣。今年深圳某資產處置平臺半夜悄然上架多套「1元起拍」房產,其中一套在5月中旬開拍,最終以36萬元成交(約臺幣144萬),遠高於起拍價。

該房源吸引了八位競買者激烈爭奪,整場拍賣舉牌達48輪。雖然每次加價僅需3000元,但隨着競爭白熱化,報價頻頻「跳檔」,尤其最後一小時,價格從十萬餘元一路飆升至36萬元,「火箭式」上漲最終以一錘定音。這場拍賣顯示,即使起拍價低至「象徵性」,最終成交價仍會因競價機制迴歸市場合理區間。

一線與強二線城市出現「1元起拍」現象。據統計,2025年6月,上海、寧波、蘇州、南寧等地均有房源掛牌1元起拍,且公告明確標註「本次拍賣非司法拍賣」。專家認爲,這種模式更多是拍賣平臺的營銷策略,利用超低起拍價製造流量,並非市場全面崩盤的信號。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大陸房價指數持續走低,二手房週轉速度仍遠低於預期,特別是投資型、旅居型房源,市場需求疲軟,加上新房市場高品質產品與現房交易佔比提升,進一步擠壓改善類二手房的生存空間。

有業界人士指出,部分「1元起拍」房產性質類似小產權房,存在產權不完整或法律保障不足的風險。一旦遇到拆遷或產權糾紛,購房者未必能獲得合理賠償。一些業主爲了快速處理「不良資產」,選擇委託法拍公司進行拍賣,但其中潛藏的債務與權屬風險不容忽視。

對於市場熱議的「1元起拍」,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這只是一種吸引購房者眼球的噱頭,並不意味着可以撿漏。購房者需警惕背後是否存在隱性負債或法律爭議,避免因盲目競拍而增加成本。」

嚴躍進也強調,當前市場上仍有大量價格合理、條件穩定的二手房和新房,購房者不必通過此類拍賣方式冒險。「尤其對不熟悉拍賣規則的買家來說,隱藏風險往往大於潛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