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半導體龍頭再現併購!中芯國際停牌擬收購中芯北方49%股權

爲了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發佈公告,正籌劃以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的方式,購買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少數股權。股票自2025年9月1日開市起開始停牌。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爲了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發佈公告,正籌劃以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的方式,購買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少數股權。股票自2025年9月1日開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中芯北方爲中芯國際重要的12吋晶圓廠。由於近年來新建的四座12吋晶圓廠尚在產能爬坡和折舊高峰期,因此中芯北方是中芯國際當下重要的利潤貢獻方。

目前,中芯國際正與交易意向方接洽,初步確定的交易對方爲大基金一期、北京集電投、亦莊國投、中關村發展、北工投資。此中芯國際如果能夠順利收購剩下的五家股東持有的中芯北方的49%股權,將實現對於中芯北方的100%控股,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中芯國際的規模效應。

中芯北方於2013年7月12日成立於北京,註冊資本48億美元,經營範圍包括半導體(矽片及各類化合物半導體)積體電路晶片的製造(含線寬 28 納米及以下大規模數位積體電路製造)、針測及測試、光掩膜製造、測試封裝;與積體電路有關的開發、設計服務、技術服務;銷售自產產品。

中芯北方於2013年7月,由中芯國際與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資設立以來,主要從12吋晶圓製造,工藝範圍涵蓋65至28奈米。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芯北方的股東分別爲大基金一期32%、中芯控股25.5%、中芯集電13%、中芯北京12.5%、北京集電9%、亦莊國投5.75%、中關村發展1.125%、北工投資1.125%。其中,中芯控股、中芯集電、中芯北京合計持有的51%,實際都是由中芯國際直接或間接控制。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芯上海、中芯北京、中芯天津、中芯深圳、中芯北方、中芯南方,是中芯國際代工業務重要的經營主體,形成一定的生產銷售規模或承擔核心技術研發。

中芯上海擁有一條12吋產線,主要用於先進工藝平臺研發,並擁有一條8吋產線,爲成熟工藝平臺。此外,中芯北京、中芯北方各擁有一條12吋產線,均爲成熟工藝平臺。中芯天津、中芯深圳各擁有一條8吋產線,也是成熟工藝平臺。中芯南方,則擁有一條12吋晶圓產線,爲先進工藝平臺。

2021年以來,中芯國際陸續建設四大12吋晶圓廠,分別爲中芯深圳、中芯臨港、中芯京城和中芯西青。其中,中芯深圳爲4萬片月產能,中芯臨港、中芯京城和中芯西青均爲10萬片月產能。

考慮到中芯北京12吋晶圓廠建設較早,近年來新建的12吋晶圓廠尚在建設或產能爬坡之中,中芯北方這座12吋晶圓廠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

蓉和半導體諮詢CEO吳梓豪指出,中芯北方是28奈米、45奈米產線,是現在中芯國際28奈米的主力。由於中芯北方本來就是並表的控股子公司,因此收購主要是增加中芯國際淨利潤。

科創板日報報導,今年大陸多家主流晶圓廠商紛紛開啓「買買買」模式。除中芯國際外,還有華虹半導體、芯聯集成等,收購物件爲參股公司剩餘股權或關聯公司。

芯聯集成今年7月公告,擬透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15名交易對方購買合計持有的芯聯越州72.33%股權,確定交易價格爲人民幣58.9億元。透過本次交易,芯聯集成將全資控股芯聯越州,可一體化管理公司母公司每月10萬片和芯聯越州每月7萬片的8吋矽基產能,重點支持SiCMOSFET、高壓類比IC等更高技術產品和業務的發展。

華虹半導體8月17日公告稱,爲解決IPO承諾的同業競爭事項,正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力微控股權,同時配套募集資金。本次收購標的資產爲華力微所運營的與華虹公司在65/55奈米和40奈米存在同業競爭的資產(華虹五廠)所對應的股權。

業內人士認爲,對半導體晶圓廠而言,收購子公司剩餘股權或相關資產,有利於提高營運和決策管理效率,提升公司整體資產品質,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符合上市公司整體發展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