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驚奇!6檔科技黑馬輾壓金融股 這家最猛…狠甩元大金、華南金
智邦、奇𬭎、臺光電等市值超越金融股。(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上市櫃指數今年漲跌幅分別爲-0.86%以及-9.19%,居全球股市末段班。不過AI伺服器及臺積電股價漲幅卻明顯高於指數,且前50大總市值公司不少新面孔,正代表臺股質的變化!
臺積電總市值至十五日止爲二八.七八兆元,相當於九八五○億美元;在美國掛牌的ADR更早已衝過一兆美元、達一.二兆美元(一般較臺灣母股溢價約二成),低於博通,排名全球總市值第九大。這波由川普帶黃仁勳到中東遊歷,進而激發出中東國家積極投資主權AI潮流,輝達是最大受惠者,ADM及波音亦同。進而使輝達總市值一舉衝上三兆美元(五月十二日),超過蘋果、幹掉微軟,終於在七月上旬登上總市值四兆美元,居全球總市值之王,如今已與蘋果相差一兆美元。
輝達供應鏈發揮空間很大
輝達推出的AI晶片及伺服器,大多由臺商製造、美臺廠商銷售,諸如鴻海、緯創、廣達、緯穎、美超微、戴爾,再銷售給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特斯拉(xAI)及微軟轉投資的OpenAI,合計這些CSP大廠採購金額一年就超過三○○○億美元。這些公司雖自有發展本身AI晶片或向ADM採購,但輝達市佔率約達九成,所以該公司可說是AI霸主。今年以來中東以及歐洲英、德、法陸續聯合設立資料中心,大都向輝達採購及合作。
而最新消息原本被禁止銷往中國的H20晶片,川普政府也通過,此令前一季打消五○億美元庫存可望回沖,也凸顯中國急需AI晶片,年初利用蒸餾法推出的DeepSeek,使用率流失九五%,看來還是要走正規之道,所以不管是內部華爲積極開發AI晶片或是外購,中國毫不手軟,市場直指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從此而起。
輝達預估二○三○年以前AI市場將超過一兆美元,給予輝達很好發揮空間,自然臺商就是其軍火製造來源。
至於今年手機及消費性產品銷售不甚佳,但臺積電還是有辦法衝出上半年營收成長四○%佳績。雖第二季遇到臺幣大升值,預估毛利率可能降至五五%以下,但透過對AI晶片及二奈米漲價,外資預估可彌補部分,若以首季EPS十三.九五元計算,加計匯率等不利因素,預估第二、三季EPS可達二八元,全年約落在五五元。若以PE二五倍計算股價約在一三七五元、二十倍計算一一○○元。目前標普PE約二五至二七倍,可做參考。
第二名的鴻海及第三名的聯發科今年分別下跌十一.四%及一.四%,鴻海這次拿到不少AI伺服器訂單(幾乎佔全球一半),不過該公司還有電動車及手機,三大產品線都有,但也不太可能全部好,所以獲利較難一飛沖天;至於聯發科擁有手機晶片、電源管理IC、矽智財等等多樣性產品,手機晶片也陸續打入蘋果及三星供應鏈,該公司認爲矽智財未來幾年將有十億美元可貢獻營收,加上手機晶片基本盤,每年EPS至少還是有五五至六○元機會,PE可與臺積電相比。
臺達電市值超車廣達有原因
再來是總市值從七、八千億元上衝至一.三兆的臺達電,一舉越過廣達,臺達電原本就是臺灣電源供應器的一把手,而後陸續找到電動車、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等領域,同時也開展出電信、資訊科技、能源等新市場,完全扭轉過去大家認爲臺達電只做電源供應器、服務電腦客戶的印象。一七年重新劃分爲「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清潔能源及「基礎設施」事業範疇。不過這兩年來還是穩穩搭上AI伺服器電源供應器列車,並發展冷卻系統CDU,每年維持至少每股賺十二元以上實力。此外,該公司在泰國轉投資的泰達電,是泰股中總市值最大公司,默默經營東南亞,回頭一看已是一方之霸。只不過股價衝上五百元,若與EPS相比股價不算低了。
至於廣達正是發揮董事長林百里強調的烏龜精神,早年替蘋果代工筆電後,就逐步向更高層技術及電子應用發展。廣達說當初該公司是最早與輝達合作AI伺服器,現在正在等待豐收結果。再者,該公司在機器人臂部發展,透過達明在工業運用發揮相當不錯,還有量子電腦都正在研發,不過獲利主要還是來自於AI伺服器。
廣達去年繳出亮眼成績單,營收一.四一兆、年增三成、創歷史新高,EPS十五.四九元,配發股息十三元,這都比前一年度好很多,例如EPS僅十.二九元,但全年EPS成長約五成,比營收成長還高,配息也從九元提高至十三元。
廣達以上半年營收還能有七四%成長是相當優秀。預估今年EPS有挑戰十七元實力,雖然總市值被富邦金及臺達電超越,但二五○元以下具投資誘因。
再來是緯創集團,過去宏碁集團在分家時,緯創算是最後面的,但是經由分拆爲緯創及緯穎後,並將中國大部分投資轉賣給立訊,轉而在臺、美、墨西哥、馬來西亞、捷克、越南投資,逐漸具有效果。尤其這次AI風潮中,緯創正好切入,與輝達關係相當好,黃仁勳還親至尾牙致賀。輝達將於下半年密集交貨GB200予xAI的戴爾,將進一步擴大拉貨力道、進而貢獻其主要供應商緯創的出貨動能。另一方面,戴爾日前正式交付全球首批GB300 NVL72予CoreWave啓用後,臺系AI伺服器主要ODM除緯創外,包括廣達、緯穎及鴻海等,也將於第三季進入新舊平臺產品轉換期,並於第四季逐步進入Blackwell Ultra平臺產品的放量出貨時程。
緯創今年來持續受惠輝達在AI GPU產業的積極擴展,與ODM客戶戴爾大舉搶攻AI資料中心基建、AI伺服器部署商機,上半年營收表現已超前去年前十個月總和,近兩個月更站穩單月二千億元大關、超過廣達。基期雖大幅提升,不過法人仍看好,隨着下半年其AI伺服器產品出貨能見度明朗,可望再推助緯創穩健成長走勢。
至於上半年業績已超越去年度全年營收的緯穎,下半年來自美系CSP客戶的AI伺服器拉貨動能亦持續看增,法人預估,受到微軟推遲自家AI晶片的ASIC專案、下半年轉而擴大對Blackwell Ultra平臺的AI伺服器拉貨利多,將有利緯穎保持高雙位數以上的強勁年增力道,繼續推升業績創高。
值得一提的是,輝達將與臺積電、鴻海在美國投資五千億美元設立AI從上到下工廠,這些龐大市值公司,竟然也把緯創(總市值約三七七○億元)找進去,顯見緯創在美投資以及技術獲大廠認同。
過去緯創總市值約在一百名以外,自從前年AI時代來臨,緯創營收及EPS跟着跳升,去年EPS六.一一元,想想六年前該公司EPS僅二.四元,如今到六元以上,今年首季也交出一.八五元成績,全年向七元以上邁進,以過去林董所言,代工廠PE應該有二○倍,那麼顯現緯創股價偏低。至於去年EPS高居第二名的緯穎,第一季EPS五二.七元,今年要超過三位數不難,股價二千元是保底。以緯創及緯穎總單月營收合計將近三千億元,與臺積電不相上下,僅次於鴻海;總市值合計八四○○億元,足以排名臺股第十一名。
值得注意的是,Dell執行長Michael Dell日前在社羣平臺曬出輝達GB300 NVL72正式交貨予客戶,根據供應鏈透露由於架構延續前代GB200,預計本季啓動小量出貨後,第四季能明顯放量。而這波出貨潮也將帶動臺灣這五大廠起飛。
零組件黑馬狠甩金融股
至於今年最令人刮目相看的零組件,包括交換器的智邦、散熱的奇𬭎、CCL的臺光電、老牌電源供應器的光寶科以及矽智財的世芯KY、滑軌的川湖,總市值全面向前提升至五○名以內。前三者更躋身前三○名!過去這些公司股本都在五○億元上下,屬於中等身價公司,排名約在臺股八○至一○○名,但近兩年股價大漲,排名向前,不僅超過瑞昱、聯詠、大立光,並超過不少金融股,過去這些公司哪敢想說總市值超過金融股!如今像是智邦超過第一金、元大金、華南金、合庫金,甚至超過臺塑化、臺塑、南亞、陽明、永豐金。可以凸顯智邦、奇𬭎、臺光電這兩年努力成果。而被超過的傳統高總市值股也只能說必須更加努力!
而擠進五五名以內的川湖,是以做滑軌爲主,今年首季EPS已達二六.三五元,該公司與臺積電關係密切,只要臺積電持續擴廠,川湖獲利就有一定水準,且上半年營收成長八三.七%,說不定今年EPS有三位數水準,若是如此二千元並不算貴。
其他像是健策、漢唐、貿聯KY、技嘉等總市值都顯著提升,最重要是這些中小型成長股,獲利真的很好,諸如智邦、奇𬭎、臺光電、漢唐、貿聯KY、川湖、健策、信驊、世芯KY等,首季EPS都超過八元以上!也就是說,只要獲利好,總市值提升相對會看到的。
未來對於AI邊緣運算可特別注意,這其中研華宣佈與高通合作,並攜手輝達強攻機器人,首季EPS三.一七元,上半年營收年增加二三.四%,若營收能再快速提升,就可注意獲利,股價推升才能將總市值再向上推升。
彰銀價值逐漸被髮掘
金融股中的彰銀過去總市值約在六○幾名,但最近卻躋身至四四名,總市值已提高至二千二百億元以上,高居第四四名。自從與臺新金分手後,彰銀股價價值逐漸提升,以該公司上半年EPS○.七八元,與臺中銀相差不多,但彰銀每股淨值十八.三八元,高出臺中銀淨值十五.二七元,彰銀價值應該會逐漸被發現。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61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3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