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就要有大國的樣子|專家熱評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作爲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在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牽頭人美財長貝森特舉行會談。這是美國新政府一系列單邊關稅措施嚴重擾亂國際經濟秩序後,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第一次經濟領域的高層接觸。

衆所周知,此次關稅衝突是美方單方面挑起的,除了“對等關稅”外,美方濫用“國家安全”“國際緊急經濟狀態”實施了包括芬太尼關稅、232鋼鋁關稅、汽車關稅等一系列關稅,嚴重破壞全球經濟秩序,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衝擊。美國經濟也深受其害,廣大需要依賴進口中間品的美國製造企業和消費者既支付了更高的關稅成本,又被迫重新調整供應鏈、建立新的信任關係。事實上,在4月2日美國加徵所謂的“對等關稅”之前,美國一季度經濟已經出現了2022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所謂的“對等關稅”更是給美國帶來了嚴重衝擊,通過消費、就業、投資、貿易等各個渠道對美經濟穩定形成更大壓力。美國民衆走上街頭,通過遊行示威表達了對單邊關稅的不滿情緒。

中國已經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總額全球第一,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依賴龐大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以及尊重多邊規則、堅持市場開放的實際行動,中國成爲全球貿易的重要發動機和穩定器。這些年來,無論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還是2018年以來美國單方面關稅,中國經濟和外貿始終保持穩定。與中國做貿易,企業更有信心,也能夠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服務。國新辦發佈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強調,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全球經濟發展。正是基於減少政策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和普通民衆生產生活影響的考量,中方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

美方切不可主觀臆想,把這次接觸當成中方願意接受美方破壞多邊規則、任意實施單邊行爲的信號,更不要認爲中國經濟在美國關稅大棒下難以爲繼,而是應該尊重國際規則、尊重已有承諾、尊重客觀規律、尊重經濟事實,採取實際行動,彌合雙方分歧,推動中美經貿關係重回正軌。

大國就應該有大國的樣子,作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靠佔便宜是不可能持久的,或許是時候考慮如何爲自身經濟增長注入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如何通過務實合作與各方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只有這樣,纔不會將美國經濟推離平衡點越來越遠,也只有這樣,美國纔有可能得到世界各國的真正尊重。

(本文作者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