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充電設施發展提速 2027年將超10萬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 上海報道
7月7日收盤,A股充電樁概念股集體大漲,蘇文電能、欣靈電氣、奧特迅、長城電工漲停,九州集團、雙傑電氣、永貴電器等漲超5%。
當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四部門發佈《關於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下稱《通知》),就進一步優化完善我國充電設施網絡佈局,穩步構建佈局合理、品質升級、技術先進的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提出九項舉措。
特來電副總裁周建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大功率充電設施佈局提速,然而行業中不乏盲目、無序的建設,《通知》的下發恰逢其時。
充電樁“新速度”
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已建成全球數量最多、覆蓋最廣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但是,當前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用戶充電體驗有待提升等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在節假日等出行高峰,充電排隊現象時有發生。
國務院辦公廳2023年6月印發《關於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後,行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步入2025年,這一增長態勢仍在持續。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張星此前在相關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截至2025年3月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1374.9萬臺,同比增長47.6%,其中公共充電設施390萬臺,私人充電設施984.9萬臺。
張星介紹,全國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實現充電站“縣縣全覆蓋”的建設目標,全國縣域充電設施覆蓋率達97.31%;13個省份實現充電樁“鄉鄉全覆蓋”,鄉鎮充電設施覆蓋率達76.91%。
與此同時,中國充電聯盟發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5月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同比增長33.9%,達到408.3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189.5萬臺、交流充電樁218.7萬臺。目前,在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裡,直流樁數量佔比超55%,大功率充電樁主要集中於公共充電樁裡120kW以上的直流快充樁及480kW以上的超充樁。
記者注意到,《通知》提出,將率先對重大節假日期間利用率超過40%的充電設施實施大功率改造,目標到2027年底,力爭全國範圍內大功率充電設施超過10萬臺,服務品質和技術應用實現迭代升級。
《通知》中提到,隨着產業迭代升級,單槍充電功率達到250kW以上的大功率充電設施得到進一步普及。一名從業者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新建的充電樁功率已經普遍超過250kW,但在大功率充電樁的利用率上仍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其坦言,當前大功率充電技術的標準體系實際落後於市場發展。
對此,《通知》強調,要堅持尊重市場、着眼長遠的原則,推動大功率充電國家標準納入車、樁市場準入條件等。
在引導大功率充電設施有序建設方面,《通知》要求,各地牽頭負責充電設施發展的部門要會同投資主管部門加強對大功率充電設施項目的監管,避免資源浪費和無序投建等。
在強化大功率充電設施運營管理方面,《通知》提到,充電運營企業要加快智能運維平臺建設,實現大功率充電過程的故障數據記錄,提升充電設施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處理能力,力爭設備可用率不低於98%等。
周建明認爲,《通知》中要求的加強用地、供電、財政、金融等保障,特別提到“鼓勵給予充電場站10年以上租賃期限”“降低電力引入成本”“研究補貼激勵機制”“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等舉措,直擊充電行業場站穩定性差、電力擴容難、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等痛點。
“如能有效落地,將顯著改善特來電等運營商的投資回報預期,降低新增大功率場站,尤其是高速、城市核心區的門檻和風險,爲科學佈局充電網提供更堅實的保障。”周建明表示。
補能網絡“新焦慮”
當前,電動車充電行業正迎來兩大變局,由乘用車企和動力電池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更高功率的閃充技術正在引領行業變革。而公交、物流、中重型貨運等領域的重卡電動化趨勢也爲樁企帶來業務新增量。
不過,也有從業人士提出,乘用車兆瓦閃充技術的規模效益和經濟性有待考證,因適配車型數量有限導致真正的利用率並不高。
中國能源研究會首席專家、能源行業充電設施標準化委員會名譽主任賈俊國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直言:“快充電池還沒有達到支撐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的產能。需要審慎認識短期內閃充技術的實際覆蓋規模。”
與此同時,超充建設還面臨經濟性的挑戰。
廣州、深圳等“超充之都”試點顯示,超充站面臨設備成本高、利用率低等挑戰。在現有充電服務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不利於行業良性發展。有運營商人士向記者坦言:“超充樁單日使用時長不足2小時,投資回收率不及預期。”
而在電力基建挑戰上,城區電網改造難度大,10kV供電線路擴容帶來系統成本高昂。雖然光儲充技術可緩解容量壓力,但其安全性和商業模式仍未成熟。
因此,新增大功率充電設施的電網適配性也成爲行業發展的關鍵挑戰。
《通知》指出,要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與電網融合發展。“電網企業要積極開展大功率充電負荷特性對區域配電系統的影響研究,分層分級評估電網對大功率充電設施的接入能力。推動大功率充電設施佈局規劃與配電網規劃融合銜接,適度超前進行電網建設並及時升級改造。”
此外,《通知》還鼓勵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電場站,建立大功率充電場站與配電網高效互動機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發電和儲能設施,探索針對智能有序大功率充電場站優化電力接入容量覈定方法,合理利用配電設施低谷容量裕度,提升配電網對於大功率充電場站的接入能力。支持充電運營企業通過接入新型負荷管理系統,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和需求響應,通過價格信號促進電動汽車高水平消納清潔能源。
周建明介紹,大功率充電場站不僅是能源補給點,更是可調節的負荷資源,能有效平抑電網波動、消納綠電。而這一政策支持將極大推動充電運營企業在“智能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解決方案的落地和規模化應用,提升電網對大功率充電的接納能力,同時爲其創造參與電力輔助服務的收益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