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再遭否決 總統應溝通

(圖/本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會25日進行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投票,藍白聯手封殺7位被提名人,其中,陳慈陽、詹鎮榮的不同意票高達82及81張,就連民進黨立委都跑票。

針對大法官提名人選的表決,執政的民進黨不但事前沒有先與在野黨進行溝通協調,更聯合民間團體對在野黨發動大罷免,民進黨黨鞭柯建銘更揚言要消滅國民黨。在朝野對抗的大格局下,在野的藍白陣營均做出了全面封殺大法官被提名人的決定,其實也不難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大法官被提名人中,唯二敢於表達與執政黨不同立場的詹鎮榮及陳慈陽兩位教授,竟遭到近半數民進黨立委杯葛,顯示民進黨立院黨團對兩次大法官被提名人的立場,都是隻支持無條件遵從民進黨意志的人擔任大法官!這對於一個以「民主進步」爲名的政黨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諷刺。

可以想像,執政黨及其側翼必然將大肆宣傳,認爲在野黨惡意杯葛、癱瘓憲法法庭,並以此爲大罷免催票。問題在於,在野黨本來就沒有支持執政黨提名人選的義務。大法官的職責是解釋憲法,當總統把憲法法庭當成執政黨否決立法院多數所訂定的法律之工具,而多數大法官也沒有超越黨派之上獨立行使職權的自覺時,大法官的提名審查就勢必會成爲政治鬥爭的戰場。

賴總統上次提名遭到立法院全數否決之後,不記取教訓,仍然意圖獨斷提名權的行使,並且同步推動大罷免恫嚇在野黨立委,纔是這次提名失敗的主因。

回顧過往,即使在國民黨一黨執政的威權時期,大法官的提名人選都是一時俊彥之士,翁嶽生、劉鐵錚、吳庚、林錫堯、廖義男、王澤鑑等大法官,哪一位不是法學權威、泰山北斗?之前馬英九執政時期,大法官的提名更是注重黨派平衡,以專業作爲最優先考量。相對於此,賴總統及民進黨屢屢以黨意爲先、服從爲上,又豈能指謫在野黨再度封殺全部提名人選?

26日大罷免即將投票,若執政黨大勝,賴總統即可不用再顧及在野黨之意見,甚至可推出更極端的大法官提名人選。但如果大罷免的結果未如民進黨的期待,足以翻轉朝小野大的局勢,賴總統即應反躬自省,不能繼續任性恣意,堅持只提名不夠專業又具有政黨色彩的人出任大法官。

既然大法官提名已兩度遭立法院否決,賴總統不應再一意孤行。賴總統必須瞭解,大法官是憲法的守護者,不是民進黨的守護者。解鈴還需繫鈴人,要解決憲法法庭目前無法運作的困境,賴總統應誠摯地與在野黨溝通,放棄大罷免這種朝野對抗的立場,回到議會民主的正常運作,接受在野黨的監督制衡,纔是民主的真意。(作者爲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