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變電塔山 民代促中市府規範

大肚山變「電塔山」,臺中市議員林昊佑要求市府設自治條例管制。圖/議員林昊佑提供

臺中大肚山近年來電塔與廣播塔密集興建,地方人形容「美麗山景變電塔山」。市議員林昊佑指中央審覈寬鬆、地方缺乏管理,要求市府研訂「廣播塔設置管理自治條例」,守護景觀與環境。副市長黃國榮表示,跨局處蒐集國內外案例與共構制度,作爲研擬自治條例的依據。

林昊佑表示,自己在大肚區成長,見證山林由翠綠變「鋼鐵叢生」,從市區遠望滿山電塔,視覺衝擊強烈。他批評,許多業者以「廣播」或「電信」名義申請,雖拿到NCC執照,但仍須地方覈准,「市府並非毫無權限」。目前非都市計劃區僅需雜項執照即可設塔,對高度、密度皆無限制,他認爲地方不能被動覈准,須兼顧公共安全與景觀。

他指出,國外多采「共構共用」制度,不同業者共享塔架以減少重複設置,但臺灣卻任由業者各自興建,導致山頭並列多支鋼塔的荒謬景象,並批評NCC未落實電信管理法第19條應與地方協調的規定,設置過程缺乏說明會與民意諮詢,「等居民發現時,一切都定案了」。

他建議市府整合都發、農業、新聞等單位,全面盤點塔座位置,釐清用地與審查程序,並制定自治條例,規範高度、密度及外觀色彩,從源頭管理,「地方不能再讓中央說了算,應主動守護山林風貌」。

大肚區瑞井裡長洪忠祿指出,大肚山塔架林立卻從未與地方溝通,「像動物之家周邊就有好幾支塔,破壞景觀也引發健康疑慮。」他認爲若採共構方式,能減少破壞並提升地方接受度。

診所醫師魏嘉慶則認爲,塔多設於偏遠地區,實際影響有限,若地下化反可能造成更大開挖破壞。他建議在兼顧通訊與景觀的前提下,透過共構與友善設計改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