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變「電塔山」 地方要求設自治條例管制重拾綠意

大肚山變「電塔山」議員林昊佑要求市府設自治條例管制。圖/林昊佑提供

臺中大肚山近年電塔、廣播塔密集設置,鋼塔佇立山頭,遠望景象凌亂,地方民衆無奈形容「美麗山景變成電塔山」。市議員林昊佑指出,中央覈准設置、地方審查鬆散,導致亂象叢生,呼籲市府成立專案小組,研擬「廣播塔設置管理自治條例」,從法制面入手,防止景觀與環境持續惡化。

林昊佑表示,他在大肚區土生土長,親眼見證家鄉山林從翠綠變成「鐵塔叢生」,不僅破壞地景,也影響居民觀感。「從市區遠望,大肚山山脊滿是鋼塔,民衆直呼看不下去。」他批評,許多業者打着「廣播」或「電信設施」名義申請,雖取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執照,但實際用地仍須地方農業局與都發局審查,「可見市府並非毫無權限」。

他指出,目前只要位於非都市計劃區,即可透過雜項執照輕易覈准,審查門檻低、對高度與密度毫無限制,導致塔座一支接一支。「制度形同空窗,地方只能被動受理,缺乏主動審視公共安全與景觀影響的權責。」

林昊佑強調,國外多采「共構共用」制度,讓不同業者共享同一座塔,減少重複開發與視覺干擾;反觀臺灣卻容許各業者各自設塔,導致山頭出現五、六支並列的荒謬景象。他批評NCC未落實《電信管理法》第19條中應與地方溝通的義務,設置過程沒有說明會,也未徵詢地方意見,「往往等居民看到塔時,一切已成定局」。

他呼籲市府整合都發、農業、新聞等相關單位,成立專案小組盤點全市塔座位置,釐清用地與審查流程,並研擬自治條例,明確規範設置高度、密度及外觀色彩,從源頭管制。「臺中不能再讓中央說了算,地方有責任守護山林風貌與市容品質。」

副市長黃國榮與都發局長李正偉迴應,市府將盡速召開跨局處會議,蒐集國內外案例及共構管理機制,作爲研擬「廣播電塔設置管理自治條例」的參考。

大肚區瑞井裡長洪忠祿表示,大肚山上塔架林立,但設置前從未與地方民衆溝通,「像在臺中市動物之家一帶就有好幾支塔,不但影響景觀,居民也擔心健康問題」。他認爲若能採共構方式,確實能減少破壞,也呼籲設置前應充分徵詢地方意見。

診所醫師魏嘉慶則表示,這些電塔多設於偏遠地區,影響應有限;若改爲地下化,開挖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環境破壞。他認爲,只要能兼顧供電、通訊需求與景觀品質,採取共構或更友善設計,仍有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