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預言臺美關稅談判結果?郭智輝「有把握拿到好條件」
針對美國與各國持續進行的關稅談判,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此次訪問美國成果豐碩,已經清楚掌握美方的談判重點,對於能爭取到有利的關稅條件充滿信心。(圖/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美國與各國持續進行的關稅談判,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此次訪問美國成果豐碩,已經清楚掌握美方的談判重點,對於能爭取到有利的關稅條件充滿信心,在90天的關稅緩衝期後,「我們當然有把握拿到比較好的關稅條件」。
郭智輝於5月展開訪美行程,首先出席美國商務部在華盛頓舉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與會中討論強化臺美供應鏈合作,隨後轉往德州,推動與當地深化經貿與投資合作。
在接受《數字臺灣》節目主持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專訪時,郭智輝透露,雖然目前談判尚未結束,不便透露細節,但已充分了解美國的核心需求。他強調,臺灣此次在談判中有機會爭取到理想成果。
郭智輝進一步指出,此行赴德州的重要性甚至高於華府行程。他表示,美國此輪關稅調整背後,主要着眼於解決貿易失衡、金融失衡及產業空洞化三大問題。美方期望藉由重振製造業達成「讓美國再度偉大」的目標。
「美國擅長創新與自主研發,但在開發與製造端相對薄弱,這部分多由非美裔或亞裔人才主導,臺灣則在研發與製造兩端皆具實力,特別在供應鏈領域與美方高度互補。」郭智輝強調,若美國希望推動再工業化,臺灣與日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他也補充,從美國立場出發,臺灣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對象。
談及當前產業面臨的挑戰,郭智輝坦言,臺灣業界確實受到關稅障礙影響,不過在90天的關稅緩衝期後,「我們當然有把握拿到比較好的關稅條件」。他也提醒,除關稅外,電價壓力亦爲製造業沉重負擔。
針對電價議題,郭智輝呼籲社會支持政府撥補臺電的相關計劃。他指出,在政府近期展開的產業溝通行動中,業界普遍反映「不調漲電價」比發放現金補貼更具實質助益,因爲電費是每月的固定支出,而現金補貼則爲一次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