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首波「民進黨全軍覆沒」 外媒反應一次看
首波大罷免案落幕,24藍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數失敗。(資料照/趙雙傑攝)
喧騰長達半年之久的「大罷免」首波結果昨(26)日晚間出爐,24名國民黨立委與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全數挺過罷免考驗。針對這個結果,許多外國媒體也進行分析,其中《路透社》報導,罷免案失利打擊了民進黨,因其喪失重塑國會結構的機會,也無法改變立院如今朝小野大的局勢。
首波大罷免案落幕,24藍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數失敗,不同意罷免票總數佔57.55%,多位藍委的不同意罷免票數逼近,甚至超越2024年選舉得票數,引發各界關注;中選會預計8月1日審定罷免投票結果,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剩餘任期不得再提議罷免。
臺灣史無前例的大罷免結果,外媒也高度關注。在臺任教的美國政治學者南樂接受《美聯社》訪問時直言,罷團付出巨大心血仍面臨苦戰,大罷免的結果導致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施政更加困難;南樂強調,賴清德推動施政主張將更爲不易,明年地方選舉之前尤其困難,「此時此刻,賴清德幾乎無能爲力,只能盡力構思其他具有創意的方式吸引選民」。
另外,英國《衛報》分析,臺灣選舉史上首見的大罷免行動結果顯示,24個選區的選民全都否決罷免「親中立委」的主張,在國際智庫擔任東北亞分析師的臺灣媒體人楊晧𬀩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指出,大罷免加深臺灣分裂,各黨各界務必深思這場罷免運動的過程,爲臺灣安全與繁榮找出共識。
《中央社》昨也統整多家外媒的報導,其中《彭博》報導,對於選民一面倒不同意罷免,顯示着賴清德所屬的民進黨則遭受挫敗;《路透社》則認爲這次罷免案的結果對民進黨造成打擊,錯失重塑立法院結構和重掌立院多數席次的機會;《法新社》說罷免結果對於民進黨想掌控立法院的期望造成打擊。
至於日媒部分,《共同社》報導,公民團體主導罷免行動,試圖化解國會朝野對立僵局,但最終未能成功,這對賴政府而言是重大打擊,且即便仍有第二波罷免,實際上難已改變國會朝小野大的局面;《每日新聞》則認爲,罷免結果將使國民黨聲勢增強,這樣的態勢不僅影響臺灣內政,恐也將牽動中國與美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