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全靠「多討厭候選人」 翁達瑞稱仇恨動員容易:要有信心

翁達瑞。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臺大罷免將進入第三階段投票,罷團加緊腳步,臺灣中社今天在臺中舉辦第二場大罷免時代行動論壇,邀請媒體人矢板明夫、網紅教授翁達瑞等人宣講。翁說,罷免投票只有1個候選人,靠的是「你有多討厭候選人」,仇恨動員比較容易,呼籲大家對大罷免要有信心。

臺灣中社今年1月首度舉辦大型行動論壇「大民主時代」,前社長劉耀華表示,去年忍受了一整年國會亂象,第一場行動論壇呼應了賴清德總統所說「更大的民主」,確定推動全臺大罷免,當時沒人看好,如今臺中罷藍委「全壘打」,今天主題就是要提升民主免疫力,讓大罷免成功。

矢板明夫指出,大罷免一詞最早出現於去年青鳥行動,今年春節各地都有連署活動,但國際媒體基本沒有報導,都認爲會不了了之;近日二階「31比0」之後,如日本等多國媒體開始關注,大罷免已經是國際矚目的重大政治事件。

矢板明夫表示,大罷免不只是臺灣內部之爭,也和美中對抗的世界格局息息相關;臺灣執政黨親美,立法院親中,全世界都很關心未來會怎麼走,若大罷免成功,美國、日本等民主國家會覺得「臺灣回來了」,但若失敗,會讓他們覺得「臺灣往那邊去了」。

矢板明夫去年加入臺灣國籍,他說自己非常喜歡臺灣人,但有幾點可以更好。第一,要有自信,臺積電技術世界第一,棒球也打敗美日韓;第二,要有敵我意識,對岸想併吞臺灣,絕對是敵人;第三,很多人說「愛臺灣」,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應該付諸行動,出門投下同意票,大罷免就是愛臺灣。

翁達瑞認爲,大罷免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成功會讓國內的民主步入常軌,今天這些國會議員就是因爲民主制度的瑕疵才被選上,選民去年犯錯,現在有機會用大罷免矯正;但若失敗,國民黨立委會露出「鬼的面貌」,不只凍結預算,更會直接刪掉,賴清德總統未來3年將陷入覆議、釋憲的循環。

翁達瑞表示,7月26日之後,國際媒體將會有2種版本的新聞標題,一種是「臺灣選民拒絕北京控制國會議員」,另一種是「臺灣選民接受北京控制國會議員」,是哪一種標題並非媒體決定,而是臺灣選民決定,大家要出來投同意罷免,讓國際社會知道臺灣拒絕北京的控制。

大罷免近日聲勢受挫,翁達瑞也希望給大罷免鼓鼓氣,他說,大罷免不像一般選舉有2個候選人,左右選民的不是「你更愛誰」,而是「你有多討厭候選人」,靠的是「恨的力量」;仇恨動員往往比較容易,大家要對大罷免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