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普發1萬」哪個人民更有感?最新聲量圖揭真相

大罷免投票將在本月26日登場。(資料照/姚志平攝)

立法院11日召開院會,三讀通過特別條例,將發放每人現金1萬元,並明定須於2025年10月31日前執行完畢,也就是說,最晚10月底前就能領到普發現金1萬元。不過,根據臉書粉專「聲量看政治」今(13)日發佈的觀察分析,實際上多數民衆關注的焦點,仍集中在罷免案本身,而非現金髮放。

該粉專指出,根據Google與YouTube平臺的大數據顯示,「罷免」在搜尋與點閱熱度上,始終維持在較高水位,甚至在近期颱風重創南臺灣的情況下,依然未見顯著下滑。相較之下,普發現金政策即便在7月11日國民黨主導三讀通過當天,也未能激起泛藍社羣的高度關注,整體網路聲量反應冷淡。

分析指出,颱風雖一度讓罷免聲量出現短期下滑,但並未明顯轉移民意焦點,反而強化了社會對政府防災與災後應變能力的期待。與此同時,YouTube新聞頻道觀衆對罷免議題的觀看率仍高於普發現金,可見後者並未成功凝聚民意支持。

「聲量看政治」進一步建議,面對災後社會情緒與公共需求,中央應將資源優先投入防災重建與民生復原,而非集中於短期性政策。若能透過有效應變展現行政與立法部門齊心,將有助於建立更深層次的社會信任,也比單次現金髮放更能凝聚民衆向心力。

此項網路聲量分析,再次反映出臺灣民衆對政治議題的敏銳觀察,以及對公共政策真實效益的關注程度。隨着罷免行動持續發酵,相關政策與政治操作是否能真正化解社會疑慮,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