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結果不如預期「情緒一定會有」 醫給調適方法:注意3警訊
▲新北大罷免開票不如預期,支持民衆忍不住哭泣。(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7月26日「大罷免」投票結束,投票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精神科醫師提醒,如果支持的一方落敗,情緒一定會有,要給自己時間、空間讓自己緩過來;但如果有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等三大心理健康警訊,且狀況持續超過兩週,建議要尋求專業協助。
部立桃園療養院副院長、精神科醫師李俊宏受訪表示,罷免投票和選舉一樣,爲民主社會表達意見的重要方式,但確實在過程中也可能產生精神上的壓力,對於一些脆弱族羣,包含平常比較容易緊張、本身有憂鬱困擾者會比較容易造成影響,出現「選舉症候羣」。
李俊宏分析,可能會出現狀況包含情緒波動、焦慮、憂鬱,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失眠、食慾問題,甚至工作表現,因爲政治傾向的不同,也可能會影響到人際關係互動。
李俊宏強調,投票過後這段時間「有情緒是正常的」,人會選擇認同的事物產生歸屬感,當這部分產生失落,一定會造成影響,可能會覺得自責、不夠盡力,甚至有災難性的思考產生;另一方面,有些人是投票結果符合預期,但因爲太在意,也會有新的情緒產生,當自我價值和外在結果太過緊密連結,會困在輸贏當中。
「這時一定要給予自己時間與空間,讓情緒緩過來」,李俊宏說,要調整並接受自己的狀況,好好休息再重新開始,建議可做些政治之外的事情,增加生活中的可控感,安排一些紓解壓力、可以自我掌控的活動,也可以到戶外走走。
因爲罷免投票後相關訊息、新聞仍然會不斷出現,李俊宏建議避免過度暴露在社羣、新聞資訊上;如果心情上有太劇烈的變動,也可以試着和親友抒發。但如果有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等壓力累積警訊,且情況持續超過兩週以上,建議尋求精神或心理專業協助。
至於親友有相關困擾想要幫忙,李俊宏建議「聆聽與陪伴」對他人情緒支持有很大幫助,過程中避免帶有判斷或批評語言,但他也強調,必須是在自己本身允許範圍內來執行。如果雙方立場不同,或許可以委婉停止話題避免對立;如果談話中發現對方負面思考仍然嚴重,且出現相關警訊,還是要建議對方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