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後柯建銘應請辭總召? 綠委:人事是否調整都是可能答案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圖/攝影中心攝)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首波大罷免失利,綠營內部傳出八月底將人事異動,也有民代公開喊話,總統賴清德辭黨主席、內閣改組。對此,綠委吳思瑤今(29日)受訪時表示,民進黨文化從來不會一言堂,這段時間子彈會很多,話除了說出來還要思考,大家找出解方團結前進。另外也有要求黨團總召柯建銘下臺聲浪,對此,綠委鍾佳濱則指出,未來人事是否調整、或互動上什麼樣的轉化,都是可能的答案。

吳思瑤表示,昨天黨務部門林右昌承擔責任、請辭,後續內閣是否改組,也是整體行政團隊研判一環,當然都尊重,讓子彈亂飛一段期間,甚至可能拿大砲亂轟,執政團隊要沉着應變、虛心檢討。

有議員開嗆總統請辭黨主席、內閣總辭、總召請辭?吳思瑤表示,投票後大家歷經情緒過程,有人還在沮喪、憤怒,有人需要復原療傷,都可以理解,不同想法這段時間都會持續擴散,昨天新北市議員有提出,這就是民進黨,大家常常不吐不快,吐了之後也改的很快,發表意見後,事後也做修正。

吳思瑤指出,這就是民進黨文化,從來不會一言堂、不敢講話,但講的話是否適宜、是否是多數人主張,大家都會消化、收斂、調整,這段時間子彈會很多,我們要穩住,這些意見李議員最終也修正了,不用某個時間某個人講的話無限上綱。現在穩住很重要,慌亂、兵疲馬困的時候會有很多究責聲音、情緒發言,都聽到了,下一步是要好好談、好好思考,話除了說出來還要思考,大家找出解方團結前進,罵歸罵還是要一致作戰。

至於黨內傳出派系逼宮,吳思瑤表示,現在臺灣挑戰多,大家關切國會新生態,雖然席次沒改變,但希望未來發生質變,但在野立委們歷經民意洗禮、罷免危機,後續提案上勢必修正作爲,不只民主程序要檢視,提案內容也要檢視,國會是一環,要端出更好的成績單。吳指出,面對關稅問題,中南部還有風災,全力投入救災是重要任務,許多課題在眼前,執政團隊沒有餘裕搞內鬥、放任大家操作,要沉着應變。一定有炮火但要挺住,領導國家有更重要使命,情緒可以忍,但帶領國家還是最重要任務,會有人操作內訌,對手希望民進黨被分裂分化,但更要團結沉着。

黨內出現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應請辭的聲浪,對此,鍾佳濱表示,關於未來政局如何重啓,去年一年多來朝野互動的僵局,無法透過這次公民團體發起的罷免解套,還是有賴朝野領導人研商,賴清德作爲行政領導中心跟國家元首,會希望跟朝野領袖討論,未來院與院之間、黨團與黨團之間,如何重新開啓經過討論、溝通,這會是重點,未來人事是否調整、或互動上什麼樣的轉化,都是可能的答案。

至於也有民代呼籲賴清德辭黨主席?鍾佳濱指出,黨對黨溝通不乏前例,從李登輝、馬英九、陳水扁、蔡英文總統時期,都有類似提出,黨對黨溝通不拘形式,現任元首通常就是執政黨主席,這樣的溝通更應該放大格局、開放心態,進行任何可能的接洽。

鍾佳濱舉例,國安簡報就是一種嘗試,罷免前可能多方有顧慮,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並不排斥,如果賴清德可以用更大的民主邀請不同政黨主席溝通對話,擦出火花後會有新的進展。

外界也解讀英系將逼宮,鍾佳濱表示,賴清德自詡作爲全民總統、更是全黨黨主席,黨內會有不同聲音,這是民進黨傳統、百家齊放,黨主席會有胸襟整合黨內不同意見。傳出內閣改組部分,鍾認爲,要讓政局重啓,就像重開機一樣,應該先做政黨領袖間的溝通對話,這樣才能知道接下來任何一方動作有助於良性互動,現在談改組或任何課題,要建立在政黨間互動、良性競爭,纔是國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