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鬥爭讓臺灣變調 沈政男痛批社會撕裂比想像更深
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十講」第四講中談國防,提到立法院凍刪國防預算,向國際社會發送臺灣沒有自我防衛決心的錯誤訊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社會近日在政黨對立加劇下,已產生嚴重的價值撕裂與情感對立。醫師沈政男指出,民衆在意識形態驅動下,對異己展現極端敵意,連遭遇家庭變故的個人也難逃攻擊,令人感嘆社會溫度漸失。
沈政男說,綠營支持者對彭振聲及其家人於網路上的負面言論,顯示部分政治狂熱者已失去基本同理心。他形容,這是長期政治操弄下的結果,部分羣體已被抽空理性,陷入情緒化對立,讓原本應是多元、包容的民主社會陷入撕裂狀態。
他談到立委大罷免案,認爲這波動員延續2019年民進黨內總統初選時的內部鬥爭邏輯,並指責當時排除賴清德參選的力量,如今仍主導政局。他對賴清德總統選擇與之合作表示遺憾,認爲這違背民主精神。
沈政男對日前賴總統批評「普發一萬元」表達質疑,認爲總統將其定位爲針對弱勢的社會救助,但未從經濟政策的乘數效果、通膨控制或刺激產業等面向審慎分析。他指出,「如果只是憑常識治國,而非具備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判斷,那麼國政品質令人堪憂。」
他說,臺灣的官僚體系缺乏拔擢專業能力的機制,對公共政策與司法判斷的掌握不足。他以京華城案爲例指出,檢調無法清楚釐清金流與圖利動機,卻以冗長起訴書支撐薄弱的指控,甚至造成被告人員過度羈押與社會不安。
沈政男引述民調,臺北與新北地區合計有多達8名藍營立委面臨罷免壓力。他認爲,雖然抽樣樣本每區僅三、四百人,但全市抽樣方式具一定參考價值,不容忽視。他強調,讀懂民調是政治基本功,「不能只因施測單位背景就全盤否定。」
沈政男呼籲藍白支持者團結應對罷免挑戰,並指出未來三年是重新建構臺灣政治秩序的關鍵時期。他強調,唯有迴歸理性、務實、科學,臺灣社會才能從極端對立中走出來。他也提及醫界近年關注的醫療資源分配與政策失衡問題,呼籲政府重視專業意見,避免民生議題再度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