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仇恨動員 民主退步

漫畫/波波

週末到傳統市場買菜,碰到國民黨立委萬美玲團隊在宣導反罷免,隔着馬路卻有人不斷叫囂:「萬美玲是共產黨」。雖然這只是一位民衆的情緒語言,但是一葉知秋,民進黨似乎意圖透過大罷免對支持者及社會大衆洗腦,傳達的理念卻不利於民主發展。

在此之前,民進黨辱罵政治異己常用的語言,譬如「賣臺集團」、「中共同路人」、「中共統戰的在地協力者」,最多是把對立陣營視爲中共的「幫兇」。然而,如今民進黨在大罷免的作爲,刻意催化社會仇恨以強化動員力量,國民黨立委因此被支持大罷免者認定是「共產黨」。在沒有法律證據的前提下,直接將政治異己從「幫兇」升級爲「敵人」,這種思維邏輯也許有利於大罷免,但對民主政治的良性發展無異飲鴆止渴。

如果國民黨的立委是共產黨,依據同樣的標準,民衆黨的立委也是;如果民進黨的「反共」是把中國定位爲境外敵對勢力,對於「境內的共產黨」當然必須驅離或消滅,必欲去之而後快,這似乎和賴總統的「打掉雜質」若合符節。但這種必須剷除所有異己的政治理念,是自由社會的價值觀嗎?

威權或獨裁政治忽視個體性,經常以「國家」或「公共」利益之名,要求個人犧牲或對個人進行迫害。相較之下,自由社會最可貴的是珍視個體,在不違反合理律法的前提下,每一個人都是自由、平等、尊嚴的存在者,沒有人高人一等,所以也沒有人是「雜質」。在任何抽象的哲學、道德、政治或宗教主張上,沒有人可因宣揚「自己的主張是真理」,而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打壓、羞辱或噤聲。

事實上,重視每個人的平等尊嚴,正是揚棄封建、邁入自由社會最重要的進步價值。遺憾的是,一個以「進步」爲名的政黨,在大罷免展現的卻是排他、唯我獨尊、壓抑多元聲音的封建思想。

我們的社會裡有沒有人是「中共同路人」?有沒有人在出賣臺灣?可能有,且這樣的人是熱愛自由、民主者共同的敵人,但這些人是誰?不是某人或某一個政黨說了算,一切都應該由法律決定,此即「民主就是法治」的意義。事實上,即使整天高喊「愛臺灣」的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是否也可能爲了個人利益而出賣臺灣?

如果一個政黨爲了一己之私,不惜愚民、進行仇恨動員、製造社會對立、鼓吹背離自由民主的退步價值、阻礙並犧牲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即使一時獲利,也終將在歷史長河中遭唾棄,因爲自由社會的民智一旦開啓,只會進步而不會後退,敗壞的私心將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