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不認輸?前藍委重提「雙英往事」勸賴清德學馬英九
前總統馬英九(左)與前立委陳以信(右)。(陳以信臉書)
大罷免大失敗後,大罷免卻遭府院黨切割,賴清德總統還說不是哪一方的失敗。對此,前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在臉書上透露前總統馬英九一段往事,2016年國民黨輸掉國會多數,馬英九曾徵詢剛當選總統的蔡英文有沒有推薦的閣揆人選,當時蔡英文並未接受,陳以信感慨當時如果建立憲政慣例就能讓國家順利運作,賴清德應學學馬英九。
陳以信指出,大罷免結果出爐25:0,顯示多數臺灣人民反對大罷免,就算823還有七席罷免結果未出,但大勢已定民進黨不可能拿到國會多數,民進黨面對如此慘敗結果,不管是要賴清德向國人道歉,或甚至重新組閣換上另一個一樣唯總統命是從的民進黨閣揆,其實都是於事無補。
陳以信認爲,一個始終不尊重國會多數的總統與內閣,換誰來做答案都是一樣,朝野只會繼續對立,國政恐怕還是空轉到底,這次大罷免是賴清德的命運轉折點,不管再不喜歡他這任總統都註定要和藍白多數的國會共伴到底,臺灣不能停在那邊國家還要繼續向前走。
陳以信指出,其實賴清德面臨少數執政的困境,所反應的是當前憲法體制上的困境,因爲現行憲法不是內閣制,所以行政院長未能取得國會多數同意支持,因爲憲法不是總統制,所以總統不享有少數否決權可凌駕國會,因爲憲法是半總統制,所以當少數總統與閣揆不尊重國會多數時,臺灣的憲政運作就打上死結,陷入虛耗空轉的無限迴圈。
陳以信表示,這種憲法設計上的問題本應透過修憲解決,但修憲高門檻設計又實際阻斷修憲可能,所以只能透過創造憲政慣例來因應,其實國民黨執政時不是沒有遇到相同狀況,馬英九總統在2016年1月大選後就面臨同樣困境。
陳以信透露,當時國民黨輸掉國會多數,2月民進黨多數的新國會將上任,馬英九面臨重新提名閣揆的憲法義務,因此馬總統在給蔡英文總統當選人的電話中,就提到請蔡英文建議閣揆人選,他希望能提名有新民意支持的人選組閣。
陳以信說,當時他擔任總統府發言人,深知依據憲法,馬其實不需要主動釋出組閣權,但更能體會馬總統此舉用心良苦,他當八年總統深知當前憲法運作上的缺陷,因此想以總統權限在任期的最後,以創造憲政慣例方式來彌補憲法不足之處,很可惜當時蔡英文並未接受。
陳以信說,試想如果當年她接受讓林全提早組閣,臺灣就能從此建立多數黨組閣憲政慣例,現在可能就不會有少數政府與國會多數對抗,搞出大罷免國家空轉勞民傷財最後回到原點的政治荒謬劇。
陳以信表示,之所以重提這段歷史,不是要凸顯我馬英九當年多麼高瞻遠矚,反是要給陷入相同困境的賴總統一個提醒,他依憲當然可讓行政院長卓榮泰繼續做下去,他也可再提一個聽話院長繼續與國會多數對抗到底,但這樣做到最後害的是國家苦的是百姓,如今解套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請賴清德學學馬英九,誠心去電在野領袖徵詢適當閣揆人選。
陳以信強調,只有賴總統能謙卑以對重新組閣,任命能讓國會多數支持的行政院長,才能在立法院新會期也是預算會期,讓政局恢復穩定讓政府重新正常運作,這個建議或許賴清德個人聽不進去,但賴身爲總統應該聽進去,因爲讓國家憲政能運作順暢,不僅是他身爲總統的最大責任所在,更是臺灣民主真正可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