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峰延時開放助力博物館與遊客雙向奔赴
江德斌
爲滿足廣大市民和遊客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北京地區部分博物館在暑期實施錯峰開放、延時開放服務,給廣大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參觀選擇。其中,首都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國家自然博物館等22家博物館將採取週二閉館或取消閉館日的措施;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華僑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北京園林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等20家博物館將擇期向公衆提供延時開放服務。
暑期是博物館參觀的高峰期,暑假遊、親子游、研學遊的客流量很大,使得博物館客流量驟增,帶來接待壓力,出現預約難、搶票難的情況。爲緩解客流壓力、提升參觀體驗,北京多家博物館推出錯峰、延時開放服務,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精細化發展,爲遊客提供了更靈活、更豐富的文化選擇,還是博物館與遊客“雙向奔赴”的美好縮影。
這種主動調整開放策略的做法,體現了博物館從“守門待客”向“迎客上門”的轉變,讓文化服務更加人性化。錯峰開放後,原本集中在週末的客流得到分流,參觀舒適度提高;延時服務則讓更多“朝九晚五”的羣體有了接觸文化的機會。博物館的開放創新,激發了公衆更高的參與熱情,衆多遊客用手投票,表明對高質量文化供給的強烈需求。
進行錯峰和延時開放,對於博物館來說並非易事。從設施設備的維護,到人員的調配,從安全保障到服務質量的提升,每一個環節都面臨着挑戰。例如,錯峰開放後,預約系統需要調整,還要製作醒目的提示牌,提醒觀衆開放時間的變化。在夜間開放方面,要在燈光、安全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科普人員也要準備細緻的講解詞,與觀衆充分互動。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博物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即便面臨諸多挑戰,博物館依然選擇積極應對,這背後是文化傳播使命的責任與擔當。博物館的價值,不僅在於收藏和展示文物,更在於讓更多的人瞭解歷史、感受文化的魅力。錯峰和延時開放,正是博物館主動擁抱觀衆、傳播文化的積極嘗試。這些舉措,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進博物館,讓文化的種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廣大遊客在享受博物館錯峰、延時開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應給予博物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參觀過程中,遵守博物館的規定,愛護展品和設施,尊重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同時,根據各館發佈的具體錯時、延時開放情況,提前做好規劃,合理安排參觀時間,以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
博物館在暑期的錯峰、延時開放,是一次有益的文化惠民實踐,若能結合大數據分析遊客偏好,進一步優化開放策略,並推廣至更多場館,相信會使文化資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希望未來,這樣的舉措能夠常態化、制度化,也期待更多的博物館能夠加入其中,讓文化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