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17年,高中老師靠ETF年領130萬股息:投資不難唯「加、減、乘、除」4字
圖/pixabay
作者: Ryan爸爸
身爲數學老師,我喜歡用小學生的數學原理來比喻投資理財。雖然市場變幻莫測,投資門派五花八門,但我會把投資濃縮爲加、減、乘、除,4個向度來學習。
加法:培養正確認知與心態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從朋友那邊聽到某家公司即將大漲,立刻心動想要進場,而你知道進場前要做足功課,於是開始上股市論壇、查詢新聞資料,不過在這些訊息中,有人看好也有人看空,真真假假,令人眼花撩亂,買進持有後,開始每天關注股市和股價的波動,心情也跟着七上八下。
其實,投資不必這麼焦慮。只要問自己2個關鍵問題,你就能輕鬆面對:⑴是要長期投資,還是追求短期的價差?是否有辨識訊息真僞的能力?
股神巴菲特曾不斷強調「能力圈」的概念,意思是我們應該投資自己理解的領域。
回顧過去,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技術名詞總是讓我感到困惑,讓我一度避開投資科技股,但隨着學習與成長,我逐漸擴大了自己的能力圈,開始關注並學習AI晶片與伺服器等領域的知識,在讀過相關的書籍與法說會資料後,決定投入臺灣的兩家龍頭企業―鴻海和臺積電。
然而,巴菲特也曾說過一句令人深思的話:「科技可以爲人類帶來便利,但不一定能爲股東帶來財富。」我們都知道,輝達(Nvidia)在AI領域的技術優勢無人能敵,但這樣的優勢能持續多久呢?這點連輝達的CEO黃仁勳可能也無法確定。
站在對的趨勢上,乘風破浪的確能賺到財富,但我們也需保持謹慎,一旦競爭者涌現,原有的優勢消失,該如何果斷停利或及時撤退,這些都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
因此,我們在投資時,一方面需要制定周密的計劃,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有彈性。一旦公司營運狀況改變,投資計劃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我曾經在我的第一本書《股息流:跟着Ryan爸爸穩健存股,你也可以存破千萬》中提到過,自己曾因爲未能正視中概股營運衰退的警訊,因而錯過多次退場時機,最終以虧損百萬元收場。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讓我明白「反應與彈性不足」的風險。
我認爲投資不應隨意而爲,而是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以下是我總結出來的幾個關鍵步驟:
擬定計劃
沒有計劃,就如同在迷霧中航行,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
每個月都應該擬定投資計劃,設定好儲蓄和投入的目標,堅持按照計劃執行,並相信股市的長期上漲趨勢。當股災來臨時,反覆檢視計劃,並強化投資信心。
以我爲例,我不僅會記錄每天的投資心得,還會在每月初寫下具體的計劃,列出目標股的合理價位與預計投入的金額。當月計劃順利達成時,我會感到一種踏實的成就感。
遵守紀律
在擬定計劃的同時,也應設置明確的進退場規則。除了在股災來臨時要果斷加碼優質公司,若達到設定的停利或停損點,也必須果斷執行。
曾經我在中概股上從100%的獲利抱到歸零,不僅錯失了利潤,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成本,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停利和停損是投資者能夠在股市中長期生存並穩健增長的基本紀律。
保有彈性
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面對大趨勢的來臨,若死守原計劃,可能會錯失良機。這並不是指要跟風去追逐熱門股,而是應該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能力圈,並認清自己的界限。
留在自己能力圈內行事,同時保持彈性,適時調整投資計劃,也是投資的一種智慧。就像巴菲特不熱衷於科技股,但他在幾年前卻選擇大舉投資蘋果(Apple),這也是他調整策略的一個例子。儘管近年來他減持了大部分蘋果股票,但到2024年底,蘋果依然是波克夏最大的持股之一。
定期覆盤
每年我都會做一次投資覆盤,檢討自己的存股計劃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像是前幾年中國內需市場低迷,我在2023年底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停損換股,所幸新的選擇表現不錯,證明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在這個資訊迅速變化的時代,經濟環境不斷改變,政策因素也可能影響我們的投資計劃,偶爾我們會犯錯,但透過覆盤,學習和改進,能讓我們不斷提升投資能力。
尊重市場
尊重市場,纔是成功投資的基礎。歷史數據顯示,股市長期趨勢是向上的,但短期的波動依然無法忽視。以美國標普500指數爲例,自1928年到2023年,其年均回報率約爲9.8%,但這段期間經歷過多次劇烈下跌。近期如2020年美股熔斷事件及2024、2025年臺股兩次大跌,都在提醒我們股市波動可能會超過我們的容忍度。
正如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MaynardKeynes)所言:「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能比你保持清償能力的時間更長。」尊重市場,意味着不嘗試「抄底」或「逃頂」,而是要有理性的計劃,避免過度情緒化的操作。投資優質公司並長期持有,無論經歷多少波動,才能實現財富增長的目標。
除了保有正確的心態,另一項重要的關鍵就是及早開始,如同廣爲人知的那句話:「投資最好的時機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本文摘自金尉出版社的《Ryan爸爸的高效存股法:ETF╳3大類股 打造月領10萬股息方程式》
作者:Ryan爸爸
Ryan爸爸是一位數學教師,年約40初頭,平時喜愛研究投資以及閱讀,於2022年創立IG帳號「Ryan爸爸理財志」,分享自己的投資存股經驗、心得和理財書籍,存股邁入第17年,於2025年股息達成130萬元階段。Ryan爸爸的存股策略不僅領取股息,也致力於總資產的增長,朝着股息與資產增長的雙贏計劃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