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上新在即 更多信貸資源有望流向這一領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3月17日,國新辦就提振消費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在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認真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會同金融監管等部門,研究出臺金融支持擴大消費的專門文件,強化金融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協同,引導金融機構從消費供給和需求兩端,積極滿足各類主體多樣化的資金需求。
首先,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爲擴大消費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按照中央“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要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消費重點領域低成本資金支持。
其次,打好消費政策組合拳,支持消費供給提質惠民。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加大對文旅、養老、體育等消費重點領域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促進消費相關產業、相關企業發展壯大。加強對消費基礎設施、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等專業化金融服務,促進提升消費供給質量和能效。推動金融與財政貼息、減稅降費等政策共同發力,支持增加高質量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人民羣衆消費滿意度。
再次,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圍繞以舊換新、智能產品、冰雪運動等新消費場景,研究推出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客戶需求和風險特徵進行產品創新和差異化定價,爲高校畢業生、新市民、自由職業者等羣體適度減免相關費用、優化金融服務。持續推進支付便利化建設,聚焦食、住、行、遊等消費場景,爲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消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費支付體驗。
最後,拓寬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擴大消費領域資金供給。積極支持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用於消費領域。支持金融機構以消費貸款、汽車貸款爲基礎資產,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加大汽車貸款、消費貸款投放。擴大櫃檯債券投資品種,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用於消費。
本次發佈會召開的一大背景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爲今年各項重點任務之首,並明確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而就在發佈會召開的前一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全文正式公佈,其中明確提出,加強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政策與消費政策的協同,促進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構建更加有利於促消費的政策體系。
央行創設新工具可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
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提出,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而在更早的3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也表示,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不過,截至目前,促進消費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尚未揭開面紗。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名央行系統代表委員也就金融如何助力提振消費建言獻策。例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參事魏革軍建議,探索設立與消費相關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發放消費信貸,促進擴大消費,引導投資和消費的動態平衡,形成“政府培育消費,消費激活市場,市場引領企業,企業擴大投資”的良性循環,不斷提高我國經濟體系的韌性。魏革軍還稱,金融助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多點發力,打造消費金融服務生態。要引導金融機構適應宏觀調控方式轉變,更大力度支持提振消費,優化信貸結構,結合消費升級需求,積極開展金融產品研發,提供更多個性化、差異化消費信貸產品。
其次是找準消費熱點和政策重點,提供創新性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助力提振消費要融入到具體消費場景,緊跟政策導向,增加對熱點重點消費領域的信貸支持,使金融助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行動適應於消費市場的新潮流,融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大格局中。
最後是提高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普惠性,充分激發消費活力。中低收入羣體邊際消費傾向較高,擴消費與惠民生相結合,才能促進消費市場持久繁榮。
又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主任金鵬輝在談及“如何理解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時表示,這意味着貨幣政策將主動作爲,積極應對不確定性挑戰,進一步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一方面,降準降息等總量貨幣政策工具的應用,將爲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增長,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可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在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促進經濟總量穩定增長。
再如,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行長王均坦認爲,貨幣政策應在結構上堅持有增有減,多措並舉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在增的方面,統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牽引帶動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民營經濟、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圍繞提振消費、穩外貿等關鍵環節,持續優化產品,豐富供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減的方面,更加註重盤活被低效佔用的存量金融資源,防範資金空轉,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消費信貸支持力度加大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還提出,完善消費支持政策,強化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工作。2025年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給予財政貼息。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在本次發佈會上表示,支持強化財政政策與金融聯動。爲進一步提振消費市場,中央財政擬通過財政貼息的方式,引導帶動信貸資源支持消費市場穩健發展。對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給予貼息支持,有力提升消費基礎設施水平,加強服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增加優質服務供給。同時,對我國居民使用個人消費貸款進行的重點領域消費給予一定貼息支持,降低消費者信貸成本。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印發通知,要求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並在3月14日披露的答記者問中明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優化資源配置。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金融監管總局從豐富金融產品、便利金融服務、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出發,提出優化消費金融政策的具體舉措。一是兼顧供需,統籌加大對居民消費需求與消費供給主體的金融支持。二是適度優惠,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從消費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合理紓困,針對信用良好、暫時遇到困難的借款人,鼓勵與銀行商定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服務。四是專項行動,要求金融機構開展專項行動,發揮政策協同作用,積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消費貸款財政貼息等工作。
可以確定的是,提振消費需要各方面政策協同發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發佈會上強調,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各項經濟社會政策都要體現促消費的政策導向。這之中,既有項目投資、財政資金、工會經費、消費幫扶等實打實的資金投入,也有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金融信貸、統計制度改革、休息休假權益保障等相關政策支撐。
李春臨透露,除了財稅、商貿、金融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有利於促進消費的政策,民政部、文化和旅遊部、證監會、教育部、衛健委、農業農村部等,也都在積極謀劃相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