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鞋王國到精品茶品牌 這對父子檔如何以百萬茶餅為起點 用「寶元紀」打造新世代品牌夢
寶元紀董事長蔡其建在退休之後,與兒子蔡明倫共同經營「POUYUENJI 寶元紀」,讓臺灣的茶文化以新的風貌接軌新時代。 Photo: Paul Chen
寶成集團創辦人之一蔡其建退休後與兒子蔡明倫創立「POUYUENJI 寶元紀」,這不僅是投資鉅額的文化事業,更是一個根植於畢生熱情的龐大夢想。蔡其建與蔡明倫的經驗,不只是單純的企業轉型案例,更像是一場父子之間,關於傳承與理解的故事。
「鞋王這個稱號,我從來不敢接受,因爲寶成是我們兄弟幾個一起打拚過來的事業,不是我個人的。」談起過去的輝煌,POUYUENJI 寶元紀董事長蔡其建的開場白,一如他給人的印象,質樸而謙遜。這份踏實,源自記憶中的刻苦童年。訪談時,他甚至坦言過去都沒說過這些故事,並回憶道:「我大概 10 歲的時候,就在鹿港賣冰棒。那是在 71 年前,家裡真的很窮。」
15 歲那年,爲了分擔家計,他甚至一度輟學到臺中工作,在那個沒有電梯的年代,將一箱箱沉重的貨物徒手搬上三樓倉庫。直到母親有天來臺中探望他,看到他辛苦的模樣,忍不住流下眼淚,堅持讓他重返校園。他纔回到彰化,進入「彰化商業職業補習學校」半工半讀。失而復學的機會,讓他格外珍惜。而這段經歷塑造出他不屈不撓的性格,也磨練出兄長口中那雙「眼睛細」、總能在複雜商業談判中爲公司爭取最大利益的銳利眼光。從彰化海邊的一間鐵皮屋起家,他和兄弟們共同打造了全球製鞋業的傳奇。
而他對茶的喜愛,並非退休後的消遣,而是人生經歷的寫照。2000 年前後,他爲了設廠事宜帶團前往雲南考察,在一次餐會上,一位年輕茶師爲他奉上一杯陳年普洱,他一喝便驚爲天人,還準確道出了茶的年份,讓對方驚訝不已。這次相遇,開啓了他與知名普洱茶品牌「金達摩」的深厚緣分。考察結束後,他依約拜訪茶師家族,起初對方因茶品珍稀不願出售,但蔡其建並未放棄,多次拜訪,不談生意,只分享自己對茶的喜愛與收藏理念。最終,對方被他的真誠打動,同意將珍藏的老茶轉讓給他。
對蔡其建而言,茶不單純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結緣的媒介。採訪時,他說道:「就是因爲很喜歡喝茶,茶讓我結識了很多好朋友,也幫助了人。有付出,你回饋的、收到的,會是更多的東西。」在他的世界裡,每一口溫潤的茶湯,都蘊含着一份善緣與人情。
兒子的難題,是上百萬茶餅的責任
蔡其建與蔡明倫父子。 Photo: Paul Chen
隨着父親的世界,因茶而愈發寬廣的同時,長子蔡明倫的人生,卻也出現轉折!哈佛畢業的他,長年派駐海外第一線,從中國、越南、印尼到墨西哥,他的日常就是不斷穿梭在各大城市之間,服務 Nike、adidas、New Balance、Mizuno 等世界頂尖品牌。然而,父親退休後,珍藏超過百萬餅的普洱藏茶、苗栗三義 11 公頃的土地、臺中市區整棟的辦公大樓,以及溪頭的旅宿空間等等投資。
對蔡明倫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產業,卻也是父親畢生的熱情。在深思熟慮後,他毅然決然的承擔起責任,成爲父親落實夢想的助力,「有上百萬餅的茶,如果我今天不去做,將來還是得面對。」採訪時,雖然蔡明倫的語氣很平靜,彷彿是子承父業的理所當然,卻在語句中透露出,若無人承接,父親的心血可能化爲泡影的擔憂。因此,不如趁着還是一張白紙時,主動將這份熱情轉化爲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2020 年,他便離開熟悉的製造業,投身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領域。
從 SOP 到 Hospitality 的轉譯
蔡明倫將傳統產業當中照着 SOP 走、精算投報率等概念轉化,成爲一種餐旅業的款待精神。 Photo: Paul Chen
這幾年,很多傳產賺了錢後,也跟着想投入「體驗產業」,像是開高檔餐廳、蓋旅館或打造生活美學品牌。然而,實際跳下去做才發現,這條路比想像的還難。甚至發現以往工廠那套成功的方法:嚴格控制成本、照着 SOP 走、精算投報率,到了這個領域,卻難以發揮功用。
因此,蔡明倫不只有着承擔的勇氣,更帶來了他在全球製造業頂端磨練出的獨特視野。當被問到從傳產到以「體驗」爲主的集團與品牌時,會遇到哪些難關?他直率的分享,過去的成功經驗不能全盤照搬,卻可以被「轉譯」!「其實寶成後期的管理,早已不只是單純的 SOP,而是更精實的『後拉式管理』,也就是『爲了需要而去生產』。」這個核心,被他巧妙地應用到餐旅業的款待精神(Hospitality)中:「就像要去了解今天客人的需求,纔去滿足他。」他也提到過往服務 Nike、adidas 的經驗,也教會他不只是一股腦的做產品,而是要「提供解決方案」。就像現在,他要爲客人提供的,不再是一雙鞋,而是一段美好的生活體驗。
位於三義的 POUYUENJI Hills 寶元紀之丘。 Photo: Paul Chen
而那些體驗的藍圖,正來自他過去的商旅人生。因爲常駐海外,他有大量機會入住世界各地的頂級飯店。他回憶自己曾陸續住過莫斯科、京都、上海的柏悅(Park Hyatt)與東京的 Andaz,對其靜謐優雅的風格印象深刻,後來才發現,這些都出自國際大師季裕棠(Tony Chi)之手。這個發現,在他心中埋下一顆種子,一個念頭油然而生:「世界級的茶,是不是應該要有一個世界級的場域來承載?」這個啓發奠定了品牌高度,也開啓日後與季裕棠合作的契機。
兩代人的溝通,從無到有的商業格局
POUYUENJI HILLS 寶元紀之丘。 Photo: Paul Chen
爲了壯大品牌,需要許多的改革與創新,這背後也反應瞭如何看待事物的價值觀。就像蔡明倫提到父親一生簡樸,至今連商務艙都捨不得坐,要如何讓父親同意花費數千萬裝潢,打造一晚要價兩萬塊的房間,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溝通,闡述背後的意義,與帶來的價值。
而蔡明倫也從過去入住世界各地頂級飯店的經驗中明白,創造感動人心的體驗,前期必須有巨大的投入。就像他因爲欣賞季裕棠打造的飯店,進而邀請大師合作。
堅持與「業界最強的人」合作的理念,貫徹在 POUYUENJI 寶元紀的每一個項目。像曾延攬亞洲最佳女主廚陳嵐舒擔任廚藝顧問,或是與「君品酒店」總經理丁原偉合作;「元紀.臺灣菜」在空間設計上,也找來國際知名的室內設計師 Lillian Wu 操刀。甚至集團的首個海外據點「POUYUENJI Kyoto 寶元紀京都」精品茶屋,也與季裕棠遠赴京都,打磨一座能體現四季之美的庭園。對蔡明倫來說,每一次的跨界合作,都不是從利益角度出發,而是要確保品牌的每一個環節,都能達到世界的頂尖水準。
POUYUENJI HILLS 寶元紀之丘。 Photo: Paul Chen
這場兩代的價值觀也體現在日常營運裡。就像蔡明倫提到,現在父親最開心的事,就是待在 POUYUENJI HILLS 寶元紀之丘,像個熱情的大家長,招呼所有來客,興致一來還會將珍稀的得獎茶大方送出,分享純粹的快樂。而這份「初心」正是 POUYUENJI 寶元紀的靈魂。
蔡明倫則用行動去證明,從一位難求的「溪山行館」,到「元紀.臺灣菜」摘下米其林一星的肯定。他讓父親看見這些投入,轉化爲品牌最深厚的價值。當父親再次對預算猶豫時,他會開玩笑地說:「我就會跟他講,誰叫你買那麼多茶?」蔡其建的熱情也成爲無可取代的「活招牌」。
讓熱情永續,是最好的傳承
在 POUYUENJI 寶元紀裡能看見蔡明倫延續了父親蔡其建的夢想,這般將財富投入到有文化意義的事業上,正是一種「New Rich」的實踐。 Photo: Paul Chen
POUYUENJI 寶元紀的崛起,在臺灣的傳產轉型中,無論是規模還是理念,都相當少見。更像是一種「New Rich」的實踐:當企業家擁有選擇的餘裕時,將財富投入到有着文化意義、能爲社會留下些什麼的事業上。
訪談的最後,蔡明倫有提到自己的目標,不是要打造一個遙不可及的國際精品,而是「成爲一個可以與生活對話」的橋樑。他希望透過餐飲、旅宿、藝文等多元的體驗,讓不懂茶的人也能自然地走進來,「因爲喜歡這裡的空間與點點滴滴,最終願意坐下來,喝一杯茶,從而開始認識並喜歡你的品牌。」
整個採訪過程,蔡其建熱情分享一段段人生故事,裡面不只是有茶,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蔡明倫則侃侃而談對 POUYUENJI 寶元紀的理想,只爲了讓父親的熱情,能渲染到更多在意生活、喜愛生活的人們。
就像拍攝形象的過程裡,父子走在園區,除了會有遊客主動寒暄外,他們談論的也都是關於茶、關於園區、關於生活,或許不符合標準的商業邏輯,卻是品牌最真實的溫度。一直記得,蔡明倫被問到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哪時?他思考一下,說道:「當你看到客人因爲一杯茶而留下來,那種感覺就是最大的回報!」這或許就是傳承最好的模樣。
※本文由《Tatler Taiwan》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