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薪2萬多做起 8年級社工內心告白:因為淋過雨纔想為別人撐傘
「因爲淋過雨,纔想爲別人撐傘。」林君衡談起自己求學時期,笑說年輕時也曾叛逆,對青少年處境特別有感,也更能同理。記者張策/攝影
「社工就是一場經驗的累積,沒有捷徑可走。」30歲林君衡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林君衡是新北三峽人,輔大社工系畢業,現在是新北土城社福中心的社安網社工,月薪4萬1千元。即便薪資不高,他更在意的是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因爲淋過雨,纔想爲別人撐傘。」林君衡談起自己求學時期,笑說年輕時也曾叛逆,對青少年處境特別有感,也更能同理。
大三實習時,他進入臺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本以爲學到的東西很多,能帶給這些青少年們很多,但最後發現:「最重要的還是陪伴。」大四時,他轉往社福中心實習,發現環境更符合自己的理想,能夠在團隊合作中學習,不用孤軍奮戰,讓他更確定想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我們的個案,有時候只是需要一個願意聽他們說話的人。」林君衡說,他曾輔導過一名兒少安置個案,一名高一生想打工賺錢,卻對未來毫無頭緒,他分享自己學生時期打過五份工的經驗,教對方理財觀念,讓他理解錢該怎麼賺、未來該怎麼安排。這名個案後來找到方向,主動去找餐飲業、超商工作時,他感受到被肯定的價值,知道自己說的話影響了對方。
碩士班期間,林君衡擔任新北市土城社福中心社工助理,一個月最低60小時、最多120小時,薪資2萬多元。
「最難忘的一次,是有次帶個案轉診。」他回憶,那天要帶個案前往另一家醫院轉診,拖着一瓶5公斤氧氣瓶搭計程車移動,「有點手忙腳亂,卻也讓我更理解社工工作實際樣貌。」
還有一次,一名50、60歲男子到社福中心求助,身上有異味,走路不太穩,林君衡說,當時他只是社工助理,社工評估需入住機構,他便聯繫計程車,將對方送到適合的安置機構,社工助理確實能減輕第一線社工行政負擔。
社工的日常,是處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林君衡坦言,最難的是社會輿論的壓力,當案件發生爭議,輿論容易公審社工,外界不瞭解其中的專業判斷,這些批評對社工來說是很大傷害。
在他眼中,真正專業的社工,不只是有愛心,而是「有辦法用言語帶給人力量」,能從對話中找出需求的缺口,並以適當方式補足。他特別敬佩資深的同事,他們不僅有豐富的經驗,還具備專業特質,包含儀態、神情及口語表達,能展現穩定的力量,這些都是他未來想成爲的模樣。
「個案情緒多少會影響社工,社工要有界線,得學會排解壓力。」林君衡不會加個案的LINE,他認爲,保持專業界線是重要原則。
「社工吃的是實務經驗,沒有捷徑。」林君衡說,社工這行雖然辛苦,但在社福中心裡,夥伴們合作互助,忙得很快樂。土城社福中心主任陳柏年強調「熱情,對社工的續航力很重要。」
陳柏年也認同「雙向復原」概念,社工成長了,個案也成長了。這不僅是服務,更是一場彼此學習的過程。
社福中心裡,夥伴彼此互助,八年級社工林君衡(左二)樂在工作。記者張策/攝影
土城社福中心督導張誠祐(右)昨剛獲全國績優社工表揚,與八年級同事林君衡合影,相互打氣。記者張策/攝影
「社工吃的是實務經驗,沒有捷徑。」林君衡(左)說,社工這行雖然辛苦,但在社福中心裡,夥伴們彼此互助,忙得很快樂。記者張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