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院“白嫖”困局到上市豪賭,樂摩物聯太難了!

幾年前,共享經濟概念炙手可熱,從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共享自行車,到辦公樓宇內興起的共享辦公場所,再到廣泛設置的共享移動電源站,大量資金如潮水般涌入,創業者們積極擴張,前景看似無限美好。

遺憾的是,這種繁榮並未持續太久。隨着時間的推移,共享經濟模式中的種種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廢舊自行車堆積成災,共享汽車事故不斷,共享移動電源價格混亂,共享辦公場所陷入虧損乃至破產境地,衆多共享經濟企業在公衆的質疑聲中悄然消失,留下了不少爛攤子。

如今,共享經濟領域迎來了一抹亮色,常見於火車站、商場及影院中的共享按摩椅品牌,竟然要上市了。

上市在即,一場豪賭

近日,專注於共享按摩椅業務的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公司已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信建投國際和申萬宏源香港擔任聯席保薦人。在上市前夕,樂摩物聯還進行了多筆股權轉讓,並完成了兩度向權益股東派息,共計4375萬元。

2016年,樂摩物聯推出"樂摩吧"品牌,旨在爲消費者在商業綜合體、影院、交通樞紐等消費場景提供智能按摩服務,隨後8年時間瘋狂擴張。

截至2025年1月15日,樂摩吧已爲智能按摩服務設立超過4.5萬個服務網點,投放超過50萬張智能按摩設備,覆蓋中國大陸地區31個省級行政區及339個城市,累計可識別服務人數超過1.5億,註冊會員人數超過2800萬名。

在共享經濟領域中,"燒錢"與"虧損"彷彿成了難以撕去的標籤,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乃至共享充電寶等一度炙手可熱的項目,大多未能逃脫這一宿命。樂摩吧卻顛覆了這一普遍認知,非但實現穩步擴張,更在IPO前夕慷慨地向股東派發了超過4000萬元的分紅,此舉着實令人訝異。

樂摩物聯的上市之舉引發了廣泛的好奇與關注,人們不禁探究:它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共享經濟行業中脫穎而出,走到上市這一關鍵門檻的?

從草莽到IPO的戰略支點

共享經濟模式的衆多前期失敗案例爲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警示我們業務擴張與成本控制之間必須精準平衡,稍有不慎,整個項目就可能面臨崩潰的風險。那麼,樂摩物聯有何獨到之處呢?

一來,差異化場景佈局策略,讓樂摩物聯能夠在不同場景下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從而迅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實現營收大幅增長。

自成立以來,"樂摩吧"品牌在商業綜合體、影院、交通樞紐等高人流區域紮根,並深度挖掘機場、高鐵站等現有優勢消費場景。同時,樂摩物聯還積極探尋新興消費場景,如寫字樓、電競場所等,拓寬市場邊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1年至2023年,樂摩物聯已連續三年以交易額計行業排名第一,分別佔29.4%、33.9%及37.3%。2023年,樂摩物聯的市場份額是行業第二名的兩倍。

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樂摩物聯的營收從2023年同期增長39.08%至6.15億元,超過2023年全年營收規模。

二來,樂摩物聯在技術創新方面持續投入,還通過優化直營與合夥人模式,有效分攤場地與運維成本。

技術創新使樂摩物聯在保持服務高質量的同時,有效控制成本。例如,其"防佔座裝置"專利提升了設備利用率,而數字化平臺LMB Links則增強了用戶體驗並降低了運維成本。此外,樂摩物聯採用"直營+合夥"的模式運營,降低運營成本。

三是,升級服務、精準營銷,使得樂摩物聯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滿意度不斷提升,爲其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在品牌提升上,樂摩物聯通過升級服務網點形象和微信、抖音、美團等新媒體精準營銷增強消費者認同。在用戶體驗上,按摩椅無需APP,掃碼即付,費用清晰,有充值優惠,每次按摩後還提供健康報告。

總之,樂摩物聯從草莽到IPO的突圍戰,離不開差異化場景佈局、技術降本增效以及品牌與用戶體驗的雙重提升這三大戰略支點。這些戰略支點的有效實施,使得樂摩物聯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走向上市之路。

高營收表象下的層層考驗

樂摩物聯表面上營收持續攀升,看似一片繁榮。然而,撥開這層高營收的表象是暗流涌動,諸多潛在隱憂正不斷侵蝕着其發展根基。

首先,增收不增利,已然成爲樂摩吧前行路上的攔路虎。業務規模的擴張以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雖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卻也裹挾着高昂的運營成本。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樂摩物聯銷售成本分別達到2.45億元、3.42億元、3.70億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樂摩物聯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爲853.4萬元、9457.8萬元以及1億元。

其次,場地租金及運維成本在營收中佔比居高不下,猶如一座大山,壓得樂摩吧喘不過氣來。優質場地對於共享按摩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優質場地背後的高昂租金,卻成爲樂摩吧難以承受之重。

招股書顯示,在樂摩物聯的銷售成本中,智能按摩服務的服務網點及相關開支佔比最大,包括智能按摩服務網點的場地使用費及運維成本。智能按摩服務的服務網點及相關開支分別爲1.59億元、2.30億元、2.57億元,佔比達到64.85%、67.28%、69.63%,呈增長趨勢。

再有,樂摩吧的現金流狀況不容樂觀,這也是其急於上市募資的根本原因。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4年前9個月,樂摩物聯經營活動所得淨現金約爲1.75億元,但投資活動所用淨現金約爲-1.45億元,融資活動所用淨現金爲-0.41億元。期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了0.11億元,截至9月末僅爲0.28億元。

未來,樂摩吧能否突破重重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更殘酷的競爭開始了

當共享按摩椅的資本盛宴撞上商業本質的銅牆鐵壁,樂摩物聯的IPO更像是一場策劃周密的突圍遊戲。即便成功上市,它仍將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在用戶體驗方面,隨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市場份額的擴大,樂摩物聯將面臨更高的用戶期望。衆所周知,按摩椅的衛生安全問題、是否佔用了公用座椅空間等爭議一直存在,樂摩吧也遭到了多位用戶的吐槽,涉及按摩力度太大、按摩椅功能出現故障、退款困難等多個方面。

在市場競爭方面,隨着各類跨界玩家的涌入,樂摩物聯將進入一個更殘酷的競爭環境。

傳統按摩椅製造品牌奧佳華、榮泰健康,以及實體按摩店和上門按摩平臺等,不斷蠶食共享按摩椅的市場份額。推推熊、東郊到家等上門按摩平臺發展勢頭迅猛,更是是樂摩吧不可忽視的強勁競爭對手。

在資本層面,投資者通常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和市場表現有較高期望,樂摩物聯如若上市成功,需要在營收增長、市場份額擴大和盈利能力提升等方面滿足這些期望。然而,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行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實現這些目標變得更加困難。

總而言之,當共享按摩椅從影院角落走進港交所聚光燈下,這場資本盛宴的背後是商業邏輯的終極拷問。在用戶體驗、市場競爭與資本期待的三角迷局中,樂摩物聯的上市或許不是終局,而是更殘酷競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