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按摩椅樂摩物聯IPO:“躺賺”背後難掩模式單一,“跑馬圈地”至成本攀升

近日,共享按摩椅品牌"樂摩吧"母公司——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摩物聯)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根據招股書,樂摩吧是共享按摩座椅行業排名第一的品牌,僅在電影院就鋪設了超32萬張按摩椅。在大規模鋪設下,樂摩物聯在共享按摩領域擴張迅猛,業績上呈現出亮眼的增長態勢,淨利潤更是實現了大幅度的提升,似乎正處於"躺賺"的局面之中。然而,看似繁榮的生意,卻隱藏着諸多問題。公司在進行跑馬圈地的同時,成本也在快速激增,這對市場擴張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此外,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都較爲單一,未來長期經營能力也有待檢驗。

01影院渠道投入和產出難成正比

證券之星注意到,目前樂摩品牌的共享按摩椅在一線城市的按摩服務分爲13.8元/15分鐘"緩解疲勞"、17.8元/20分鐘"煥發活力"、23.8元/30分鐘"深度舒壓"三檔,而傳統按摩店1小時至少要80元。在二、三線城市,其收費標準分爲6元/6分鐘、10元/12分鐘、15元/20分鐘3檔,價格更爲實惠,對比來看,按摩椅提供了較爲優質的性價比。

爲了獲得更多的市場,近幾年裡,樂摩物聯的擴張速度翻倍。招股書顯示,公司智能按摩服務的服務網點數量分別由2022年的2.17萬個增長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27萬個;同期,按摩設備數量從16.71萬張增長至40.21萬張,目前其按摩設備已達50萬臺。

在大規模的鋪設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以下稱報告期內),樂摩物聯營收分別爲3.3億元、5.87億元和6.15億元,淨利潤分別約爲648.1萬元、8734萬元和9311萬元。算下來,樂摩物聯在報告期內營收累計增長86%,淨利潤更是增長超13倍。

不過,公司目前的收入結構比較單一。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智能按摩服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爲3.16億元、5.68億元和6.04億元,佔同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5.75%、96.74%和98.22%,主營業務突出。

從渠道上看,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來自商業綜合體、影院、機場、高鐵站以及其他消費場景的智能按摩服務交易額分別爲6.08億元、1.74億元、0.78億元、0.16億元、0.27億元,分別佔總交易額的67.26%、19.28%、8.67%、1.78%、3.02%。

同期,按消費場景分,"樂摩吧"在商業綜合體有6.90萬張按摩設備,影院有32.05萬張,機場有2484張,高鐵站有1338張,其他有8752張。

若按單張按摩設備算,影院的按摩椅貢獻最小交易額,機場則貢獻了最大的交易額。2024年前9個月,一張按摩椅在商業綜合體、影院、機場、高鐵站、其他的消費場景所產生的交易額爲8808.22元、543.63元、31537.84元、11992.53元、3114.83元。

也就是說,這期間雖然影院佔有按摩設備數量的八成,但僅貢獻了近兩成的營收。這意味着樂摩吧面臨着擴張有效性的問題。

02大規模擴張導致成本激增

實際上,不只是電影院,擴張有效性問題存在於樂摩物聯的整個商業模式中。

公司雖然短期內依靠"跑馬圈地"換取業績,但共享按摩椅的市場很難說增量可觀。證券之星瞭解到,目前公司已不再接受個人加盟,只針對電影院、商場等渠道開放城市合夥人模式。也就是說,在大開大合的市場佈局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場地加盟方,對按摩椅的承載已接近飽和。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友吐槽某地高鐵站候車廳共享按摩椅的數量遠高於普通座椅,相關話題迅速引起熱議。隨後,中國鐵路發文,明確要求候車區按摩椅數量不得超過全部候車座椅的20%,並定期開展衛生保潔和消殺滅等工作。可見,在相對賺錢的高鐵站渠道上,未來也很難再有大規模的數量突破。

另外,隨着春節檔的熱映,對於共享按摩椅的不滿也蔓延到了電影院。有網友反映不少影院的觀影黃金區被按摩椅佔據,大大影響觀影體驗。後續是否有新的規定出臺規避這一現象,也尚不能確定。

除了渠道拓展上的弊端外。"跑馬圈地"也讓公司的財務狀況出了一些"問題"。

首先就是成本的激增。招股書顯示,樂摩吧的服務網點相關支出(包括場地使用費及運維成本)逐年增加,從2022年的1.59億元增至2023年的2.3億元,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57億元。若以2024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與2023年直接對比,其成本增速(11.7%)已經遠超同期營收增速(5%)、淨利潤增速(6%)。

其次,由於成本提升,樂摩物聯智能按摩服務產生的毛利率處於波動狀態。2022年以及2023年,其毛利率分別爲24.66%、41.47%,2024年前三季度爲40.04%,較上年同期的45.76%有所下滑。對此,樂摩物聯表示,主要原因是擴大業務規模及市場滲透率產生了初始成本,以及運維人員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

再次,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所得淨現金雖然爲正,但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所用淨現金均爲負,導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截至2024年9月30日,樂摩物聯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2780萬元。

而在招股書中,樂摩物聯也提到,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擴大服務網點的覆蓋範圍和滲透率,持續提升和迭代技術,提升品牌,以及用作支持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可見,對於公司來說,雖然要面臨跑馬圈地帶來的一系列弊端,但面對單一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似乎也只能硬着頭皮向前衝。

03大股東上市前分紅套現

證券之星瞭解到,樂摩物聯最初由福州境界、自然人吳景華及陳建霖於2014年5月成立,三者分別持股50%、35%和15%。雖然吳景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掌握了85%的股權,但公司成立後並無實際運營,也沒有實繳資本。

2016年,謝忠惠收購樂摩物聯60%的股權,投身智能按摩服務行業,並推出了樂摩吧品牌,成爲掌舵人。2024年8月,樂摩物聯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隨後獲得了新投資者的入股。同年9月,謝忠惠向自然人韓道虎轉讓了100萬股股份,套現1500萬元,韓道虎也在同年8月成爲樂摩物聯董事長。

如今,樂摩吧的股權結構清晰。自然人謝忠惠持股約22.97%,爲公司最大股東;韓道虎持股約17.52%,緊隨其後;吳景華持股約15.16%。此外,李堅正和平潭掌創共贏未來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也持有一部分股份。

證券之星還發現,就在公司衝刺上市前不久,即2023年度和2024年前9個月,樂摩物聯曾經兩次分紅,合計4375萬元,其中1000萬元單獨向謝忠惠派發,稱"以滿足其財務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還有機構收回對樂摩物聯的大部分投資。2017年12月,馬鞍山基石億享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基石億享)與樂摩物聯訂立增資協議,以5000萬元的價格獲得樂摩物聯12.5%的股份比例。入股時,基石億享曾經簽訂對賭協議,倘若樂摩物聯於投資完成後5年內未實現上市,基石億享有權要求樂摩物聯回購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權。

結果5年多未等來上市,2023年4月,樂摩物聯與基石億享達成協議,前者以6206萬元的價格回購其持有的絕大部分股份。此次回購已於2023年7月完成結算,基石億享的持股比例從12.5%降至約2.7%,至目前持股比例降爲2.6%。(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