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羣“僑”,到那座“橋”

(原標題:從一羣“僑”,到那座“橋”)

“我們這羣‘僑’,一頭連接着家鄉,一頭連接着世界。”1月13日,省委書記王浩與出席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港澳華僑委員、列席省兩會的港澳臺僑代表人士座談交流,西班牙僑商總會會長金浩在座談會上深情地說。《爾雅》有云:“喬,高也。”當一個人遠離家鄉,遷徙異國,就成了“僑”;而當他將家鄉和世界緊緊聯繫起來時,又成了“橋”。

過去一年,我們在許多重要場合和重要事件中,見到了僑胞僑商的身影。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理念引領下,浙江開放指數再創新高,很多僑商往來中外,活躍在浙江開放的最前沿;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各地僑胞積極促進海內外各類洽談和項目對接,僑資企業在推動共同富裕、科技創新、轉型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2024年浙江的“穩”和“進”,離不開這羣“僑”的添磚加瓦。

今天,要更好地以“僑”促“橋”,從會場的聲音中可以得到幾點感悟:

加固經濟交往之“橋”。利用自身的資源、聲望、資本優勢,在浙江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進程中抓住機遇,把好項目、好技術引進來,既有利於自身發展壯大,也能爲浙江更好融入國際價值鏈、創新鏈增添動力,助力拓展浙企“走出去”的海外版圖。

鞏固人文交流之“橋”。熟悉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能理解海外多元文化的特點,這是僑胞的獨特優勢。僑胞利用這一優勢組織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帶領外商和海外青年到浙江走一走、看一看,對外積極講好中國故事、浙江故事,讓各國人民在民間交往中相近相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搭建應對不確定之“橋”。當今世界變亂交織、風險挑戰層出不窮。在這樣的世界形勢下,確定性是寶貴的力量。僑胞僑商帶來的合作交流,有助於對衝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降低貿易戰、逆全球化疾風驟雨帶來的影響。

每年在省兩會現場,如果你細細觀察,總是能在這場座談會上見到一次次的握手、聽到一聲聲的“家鄉”,這份血脈親情,有令人動容的濃度,更有幹事成事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