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虛假熟練” 到臨場破局!她成功考研上岸武漢紡織大學!
1個目標城市
6本複試參考書
10次考前模擬
“這次沒有陰差陽錯,只有水到渠成。”
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部
會計學1班鄧鈺涵同學
成功被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專碩錄取
“作爲荊州人,武漢離家近、發展機會多,所以最初我僅確定了‘武漢’這個大方向,之後結合自身情況分析歷年分數線,定下了具體的分數目標,但報考哪所院校,直到報名前夕才最終確定。武漢同類院校分數差距不大,但複試細節、招生人數等因素需要反覆權衡。”鄧鈺涵通過小紅書等平臺蒐集信息,最終在報考當天選擇了武漢紡織大學。
鄧鈺涵從大三下學期便開始着手考研準備,當時她課程較多,自主學習時間有限,以打基礎爲主。到了暑假,她開始正式備考。大學期間一次獲得獎學金的經歷,爲她後續考研增添了一份底氣。最初,她打算報考需要考數學三的管理學專業,但是深入學習後,發現高數難度超出預期,一番權衡後,她選擇了考管綜和英語二的會計專碩專業。調整方向後,她的備考壓力明顯小了許多:英語方面,她早已通過四六級考試,長期積累的語感仍在,學起來毫不費力;需要重新投入精力學習的,主要是管綜中的邏輯知識。
管綜考試向來以題量大、時間緊著稱,三個小時要完成57道題和兩篇作文,對考生的時間分配能力是極大考驗。鄧鈺涵對此深有體會——備考時她過早刷完了歷年真題,導致模擬考時對題目太過熟悉,邏輯部分總是完成得又快又好。這種“虛假的熟練度”讓她低估了實際考試的難度,直到考場上才發現,全新的邏輯題做起來遠比想象中耗時。“做到第15題時,我就發現時間明顯不夠用了,”鄧鈺涵回憶道,“於是我調整策略,先確保把數學和寫作拿下。”這個及時的調整讓她避免了更大的損失,雖然最後有五道邏輯題只能快速作答,但整體完成度得到了保證。“考完我才明白備考時要合理規劃真題使用,既要通過真題掌握考點,又要保留足夠的新題進行全真模擬,這樣才能真實檢驗自己的應試水平。”
複試階段,面對“一個月要複習五六本專業書”的艱鉅任務,鄧鈺涵坦言幾乎“崩潰”,每天都有放棄的念頭。可真到了面試現場,她才發現考官的問題其實沒那麼棘手,複習資料裡基本都有涉及。鄧鈺涵這樣總結自己的面試心得“遇到不懂的專業問題時,坦然承認,真誠的態度反而能讓交流更順暢,考官更看重的是你的思維方式和應變能力。”
談及考研初衷,鄧鈺涵坦言從大一起就萌生了繼續深造的想法。“我始終相信,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即便身邊不少同學選擇考公考編,她依然堅持着自己的學術追求。暑期備考,父母用最溫暖的方式支持着她——承包所有家務,連水果都會細心切好送到書桌前,每天變着花樣準備三餐,“他們從不多說什麼,但那些無聲的關懷讓我更有前行的勇氣。”鄧鈺涵的揹包裡永遠備着貓條,往返圖書館的路上總要和幾隻熟悉的貓咪互動,“看它們在太陽底下伸懶腰,緊繃的神經就會不自覺地放鬆下來。”完成每週學習目標後,她必定要給自己放個小假——有時是約上三五好友去周邊火鍋店大快朵頤,有時則是抱着籃球在夕陽下的球場揮汗如雨。雖然最懷念足球場上奔跑的感覺,但漸漸也愛上了籃球投籃時的那份專注,以及羽毛球扣殺時的暢快。“在球場上的每一次跳躍,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這些看似與學習無關的時刻,反而讓大腦獲得最好的休息。”她深有感觸地說道。
從明確目標時的堅定,到備考中直面挑戰的果敢,那些凌晨書桌前的檯燈、反覆推敲的筆記、與貓咪偶遇時的治癒瞬間,還有父母切好的水果裡藏着的溫情,共同織就了她“水到渠成”的答案。
優秀學子專欄
城院印象專欄
優秀教師專欄
紅色文化專欄
審覈|蔡海燕 唐欣
責編| 記者 王奕
|武漢城市學院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