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海到上岸:海南大學博士留學生吉小南的“科研記”

2023年11月,熱區高校聯盟正式宣告成立。該聯盟由海南大學牽頭並聯合7所熱區頭部高校和科研機構發起成立,成爲了全球首個面向熱帶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多邊合作平臺。自成立以來,熱區高校聯盟已匯聚了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近90所高校與科研機構。

近年來,海南大學充分挖掘熱區高校聯盟平臺優勢,聚焦熱帶農業、海洋技術、生態環境、生命健康等領域,着力推動熱區多元文化環境的人才培養,讓越來越多的外籍青年來到海南、融入海南。

2019年,懷揣着對海洋科學無限憧憬的吉小南從泰國出發來到海南大學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廣闊天地。“這裡有很多經驗豐富的教授和專家,這對我的研究非常有幫助。”三年碩士研究生學習,吉小南很辛苦但也很滿足。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他不僅快速適應了留學生活,還學會了中文。

“在海南大學這幾年,教育方面的投入是我感覺最大的變化,辦學格局更加開闊,關注領域更加廣泛。”2023年,是熱區高校聯盟正式成立之年,也是吉小南在海南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的開始。“世界成爲他們創造的東西,而不是等待上天的賜予,我由衷地敬佩中國人對知識的追求,這也是我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熱區高校聯盟成立之後,海南大學聚焦熱帶農業、海洋技術、生態環境、生命健康等領域與其他合作的國家開展科研合作,設定切實的目標,爲科學研究提供明確方向。“這些目標指導我確定工作的優先次序,以確保我的努力與熱帶地區面臨的具體挑戰和機遇保持一致。”吉小南選擇突破自己,從海洋科學轉攻生物醫學工程,從研究魚類與海洋轉而集中在小鼠和人類上。

“當DNA數量很少時,不便於檢測,我們便利用DNA在體外95℃高溫時變性會變成單鏈,溫度爲55℃時引物與單鏈按鹼基互補配對的原則結合,再調溫度至DNA聚合酶最適反應溫度(72℃左右),將DNA進行復制,DNA的數量增加,便可以減少檢測所需要的時間。”吉小南介紹道,目前,他正在研究基於光子PCR的病毒檢測技術,利用金納米顆粒優異的光熱轉換性能,該技術可以在光照條件下快速實現溫度循環,將檢測所需要的時間從一個小時降至15分鐘,極大地提高了檢測效率。

“對我來說癌症免疫學領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以前,我只使用細胞培養和PCR技術,但這些技術應用於魚類,而不是人類。所以我有很多需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這意味着我必須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如今,吉小南已經在海南大學三亞崖州灣科技園開始了新的學習旅程。展望未來,他希望能將研究拓展至腫瘤免疫學,深入瞭解免疫系統與腫瘤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開發出更有效的癌症免疫療法。

隨着熱區高校聯盟的合作交流持續推進,來自馬來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熱區高校聯盟成員高校的青年學者們與海南大學的交往也更加緊密,有不少後輩來詢問他在海南的生活和學習,吉小南總會說:“住在中國和住在泰國沒什麼大的不同,海南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歡迎來到海南大學。”

(中國日報社海南記者站 陳博文 | 朱思宇 王朝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