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想法到實作 清大電機學生打造共享單車新解方

電機大二學生蘇勻鬱(左一)帶領T-Bike 團隊勇奪清華永續競賽優勝,在創客空間打造可行的綠色共享單車系統,融合工程實作與永續理念。記者王駿傑/翻攝自清華電機網頁

清華大學駐警隊每學年在校園內收集的無主單車高達約2000輛,由清大電機系大二生蘇勻鬱發起的T-Bike團隊,跨域整合來自動機、資工、科技藝術等同學,花一年時間打造一套真正可運作的「二手單車循環租借系統」,從車輛健檢到租借管理全包,幫助學生解決短程通勤煩惱,更賦予二手單車新生命,從工程實作到永續創新,勇奪第四屆「清華校園永續生活創新實驗室」優勝。

清大指出,蘇勻鬱擔任召集的T-Bike二手單車循環租借系統團隊歷時一年構思與實作,該專案在清華電機創客空間孵化,設計出結合單車健檢、共享介面與系統開發的綠色交通解方,展現工程與永續的跨界融合。

蘇勻鬱觀察,每學年校園內都有千輛無主單車,許多學生在入學時都會購買腳踏車,卻在畢業或車輛損壞後選擇直接棄置,不僅造成校園空間壅擠與觀感不佳,更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爲解決這個問題,蘇勻鬱說,她與團隊成員進行校內單車使用習慣調查,決定善用自身維修腳踏車的技能,提出以「借用代替購買」的理念,設計出T-Bike二手單車循環租借系統,透過車輛健檢、維修保養與租借管理,爲有短程通勤、運動需求但缺乏交通工具的同學提供實用選擇,也爲校園廢棄單車賦予新生命。

蘇勻鬱指出,最有成就感的是有次單車健檢,總共讓43輛單車恢復使用。一位阿北送來綠豆沙鼓勵團隊,還有學弟妹傳訊息道謝,都讓她覺得很暖心,也很高興能借由實際的行動讓周圍的人受惠。

蘇勻鬱也分享電機背景如何轉化爲實作能力,她說,過去她做過arduino智慧車、吹風機烤肉架,那時只要能動就很開心了。但這次設計的單車共享系統,還要考慮安全、法規與操作便利的問題,讓她體會從「能動」到「實用」的落差,真正理解什麼是以使用者爲中心的工程實踐。

清大表示,T-Bike團隊以清大電機創客空間爲據點進行設計與測試,團隊成員來自多個科系,核心包括電機系大二的遊雁婷,她與蘇勻鬱共同協調進度與分工,投入定位系統與租借流程設計,讓服務真正結合資訊與電機的應用實作,並與資工系、動機系、藝術學院等背景的學生組成共學團隊,進行資料調查、系統規畫、場域測試與推廣。

清大指出,T-Bike目前專案運作以系統開發和校內維修宣傳活動爲主,期待未來能形成完整的校內單車生態系統,邁向永續經營。

蘇勻鬱善用維修技能,提出「借用代替購買」的 T-Bike 概念,結合健檢、維修與租借管理,讓廢棄單車重獲新生,爲同學提供實用通勤選擇。記者王駿傑/翻攝自清華電機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