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託得起”到“託得好”:我國大力推進托育服務多元發展
中國網財經5月16日訊(記者 段思琦)托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5月15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中國計生協家庭服務部主辦的2025年國際家庭日主題宣傳活動暨全國托育服務宣傳月啓動儀式在哈爾濱舉辦,主題爲“普惠托育 科學育兒”。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爲了讓更多的孩子“託得起”“託得好”今年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要達到4.5個,全國新增普惠性託位66萬個。目前,全國有1300多個縣(市、區)出臺了托育機構的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等支持措施,努力讓嬰幼兒家庭“託得起”“託得好”。
哈爾濱市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處一級調研員于傑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政府部門通過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稅費優惠、發放補貼等方式努力推動普惠托育服務擴容降價。作爲全國嬰幼兒照護示範城市和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項目”城市之一,過去一年,哈爾濱新增各類托育服務機構300餘家,解決了許多年輕雙職工家庭的後顧之憂,同時對全國具有借鑑價值。
浙江在全省33個縣(市、區)開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試點工作,有力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普惠托育收費價格下降,極大減輕家庭入托經濟負擔;北京市昌平區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爲職工開設普惠單位託,空位面向周邊居民開放。鼓勵社區辦託,利用閒置房屋共打造嵌入式社區託20處,可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計時託等多種托育服務,着力打造“15分鐘托育服務圈”,將普惠托育點開進居委會、開到“家門口”;陝西省漢中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公辦、民辦幼兒園利用現有資源開設託班,探索用人單位辦託、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模式,累計共建成托育機構131所、提供託位12279個。
年輕父母不僅需要孩子有人帶,更需要孩子能得到科學的養育。爲應對“託得好”,各地結合實際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康復托育中心推動“醫育結合”一體化服務,在爲本院職工提供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同時,爲特殊嬰幼兒提供康復治療、生活照料、安全看護、平衡膳食和早期發育機會;江蘇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依託自身兒保專科優勢,開辦“示範託兒所”,積極申報並獲批南京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濟寧深化醫育結合,構建市、縣、鄉三級托育服務指導體系,配備健康管理員427名,遴選150名兒童康復、中醫保健等專家定期分片巡迴指導。14家醫療機構發揮專業特長開設發育遲緩嬰幼兒託班,提供早期康復照護,目前已有700多名嬰幼兒受益。
此次啓動實施2025年全國托育服務宣傳月,旨在通過普及托育政策和科學育兒知識,擴大托育服務的影響力,讓羣衆瞭解、認可、信任托育。同時啓動2025-2027年全國托育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旨在圍繞機構管理、規範服務、醫育結合等方面,着力提升托育服務安全性和規範性,努力滿足羣衆“放心託”需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發展托育服務安全優質是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求。“下一步將加強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提高托育服務質量,規範托育服務發展,同時努力降低托育機構運營成本和服務價格,讓羣衆託得起、託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