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當下的中國—東盟:貿易關係穩定增長,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較低
特約撰稿 王應貴
東亞和東南亞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按經濟體量計算,東亞和東南亞的經濟規模超過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成爲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重心。然而,當前美國奉行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經濟霸凌行徑正撕裂或嚴重破壞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由此造成的混亂給該區域的貿易前景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抵禦外部風險顯得非常緊迫。
據央視新聞報道,4月10日,第12屆東盟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表聯合聲明,東盟對美國近期宣佈的額外關稅的潛在影響表示擔憂。鑑於東盟成員國的經濟開放程度及其對對外貿易的依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萎縮和投資流入減少等因素可能會對該地區的增長前景產生不利影響;徵收關稅和潛在報復措施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加劇資本流動和匯率的波動。東盟正密切關注這一情況,並隨時準備在必要時應對這種波動。聲明強調,東盟國家將共同致力於打造一個韌性、包容和可持續的本地區經濟未來。
中國—東盟貿易關係穩定增長
最近幾年,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貿易增長很快。就出口貿易而言,2019~2024年,中國對東盟主要國家出口貿易實現了穩定增長。其中,中國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對新加坡和菲律賓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爲7.65%和5.10%。從規模而言,我國對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出口貿易超過了千億美元。相比之下,2024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自美國的進口貿易額分別爲469億美元、277億美元、177億美元、131億美元、102億美元、93億美元,合計爲1249億美元。同年,他們從中國的進口貿易額達到了5575.83億美元。
中國自東盟主要國家進口貿易的國別差異較大。其中,中國自印度西尼亞、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進口貿易增長較快,而從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的進口增長緩慢或負增長。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24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對美國商品出口貿易額分別爲281億美元、525億美元、142億美元、432億美元、633億美元和1366億美元,總計3279億美元;同期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爲4081.85億美元。
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出口貿易有着較強的互補性。2024年,中國製成品出口佔比高於90%,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高於70%,印度尼西亞爲44.92%。具體而言,這些國家向中國出品較多的產品包括:第16大類產品(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與附件)佔三成以上;第15類(賤金屬及其製品)和第11類(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各佔約10%;第7類(塑料及其製品與橡膠及其製品)約佔5%;第94類(傢俱、寢具等;燈具;活動房)和第13類(礦物材料製品;陶瓷品;玻璃及製品)各佔一定比例。
貿易流向決定東盟各國應對關稅態度
外貿出口導向型模式是東南亞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法寶,在當地經濟佔有特殊的地位,長期貿易順差是這一發展模式的必然結果,也意味着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將直接衝擊當地經濟發展。2023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GDP分別爲13710億美元、4000億美元、4370億美元、5010億美元、5150億美元和4300億美元,對美出口分別爲268億美元、462億美元、133億美元、410億美元、563億美元和1144億美元,對美出口佔經濟規模的比重分別爲1.95%、11.55%、3.04%、8.18%、10.93%和26.60%;對中國出口與其GDP之比分別爲6.43%、25.72%、4.46%、6.27%、9.81%、21.44%。可見,六個東盟成員國中,中國是前三個國家更重要的貿易伙伴,而美國是後三個國家更重要的貿易伙伴。東盟國家的貿易流向決定了它們對美新徵關稅政策的態度。
深化合作是多邊貿易發展的長遠戰略
與歐盟和北美相比,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水平較低,但經常性賬戶對外保持高水平開放。不管是東亞或是東南亞,區內貿易份額較低,分別維持在35%和23%左右,與區域之外的國家和地區貿易分別達到65%和77%左右。反觀歐盟,區內貿易佔比始終維持在60%,區外貿易佔比基本穩定在40%,因此對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歐盟就是一個排他性的經濟集團。與東盟相似的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由於市場規模較小以及出口商品結構同質化,區內貿易佔比呈現下降趨勢,更多地依賴外部市場。
東亞和東南亞重視國際貿易市場開放,延續着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這正是亞太地區經濟保持強大活力的重要原因。然而,區域出口貿易正面臨挑戰。反國際化風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氣候變化戰略、低碳綠色發展、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紅利消失、數字轉型、製造業自動化升級等因素均會影響區域出口競爭力。技術革新速度前所未有,亞太地區必須大力提升出口生產部門的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否則可能將失去競爭優勢。
其實,這些問題不是區域貿易的主要問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纔是最核心問題。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健全政府間合作機制,深化經貿合作,強化多邊貿易發展,基於多邊貿易規則解決貿易糾紛,以實際行動回擊經濟霸凌行徑。中國和東盟國家都是“搬不走”的鄰居,可以是永久的朋友,有着永久的共同利益,在世界亂局下應力求做好“強”與“弱”,強就是強化經貿戰略合作關係,“弱”就是管控與弱化衝突與分歧,以儘快實現快速發展,建立一個公平、開放、透明、以規則爲基礎的區域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