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區大平層搬到郊區小院,花4年裝出了一個讓我“神完氣足”的理想家

晚上好啊。

今天來填一個挖了四年的坑——遠郊小院終於拍了完整的roomtour,來給大家“交作業”了!

之前說不會到@100個女孩的家 最後一期才拍到小院吧,還好還好,沒被她們說中。▼

但崔斯坦特別強調,大家能看到小院視頻她的功勞很大,原話:“是被處女座《崔》女士成功推進拍攝,終於完成了這期roomtour~”▼

來過小院的朋友都忍不住會說:好山好水好寂寞。因爲這裡連便利店都沒有,也點不到外賣,想買瓶醬油得開車出去老遠。一開始也有不少朋友發出“質疑”:習慣了五光十色熱熱鬧鬧的生活,你真的能在這裡住下來嗎?

現在不僅住下來了,還住了一年多哈哈——

擁有了夢想中的花園,愛上了種花種樹。垂絲茉莉長大開花▼

每一個空間都能看到雲霧山景▼

擁有了夢中的書牆▼

買房時就送了溫泉池,爸媽和朋友都可以來度假▼

精神緊繃的朋友來到小院也會不自覺放鬆下來,大自然的能量的確是很養人的。今天也想請大家來小院裡逛逛,像老朋友一樣,順便聊聊那些裝修的苦與樂:

好山好水好寂寞

爲什麼小院如此不便利,還是要選在這裡?

我不太喜歡那種壘高的房子,像西方的建築都比較高,但中式庭院傳統的審美,是平和遠的。估計是我的中式血脈覺醒了吧。

小院就是一個圍合式的庭院,書房、客廳、餐廳三個大空間把院子圍了起來,主臥、客臥都在二樓。

夏日傍晚,迎來了漫天的螢火蟲▼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定要住在鬧市區的人,因爲又愛逛街、又愛美食,要過五光十色的生活,從來沒想過能在郊區待得住。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我之前分享過一本書叫《住宅讀本》,作者中村好文在書中提到“地靈”的概念:充盈在某個特定地方的獨特氣質和看不見的力量。據說有一位建築師在看到一塊草地時,感受到了地靈,毫不猶豫地下了“就是這兒”的決心!▼

當初我走到四面環山的小院時,某種程度上也感受到了地靈,有一些無聲的聲音在說,我能住在這裡。▼

住進來以後越發覺得,這裡離自然真的太近了。

下雨天是小院的最佳打開方式!雨後山間的空氣特別好,完美詮釋了“空山新雨後”的舒爽。▼

幸運的話,還能見到雨後的巨大彩虹。▼

傍晚和朋友們在院子裡喝香檳,螢火蟲都出席了我們的聚會。▼

山裡天氣好時,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星星。▼

小院改造最滿意的幾個亮點:

1.打通室內和自然的關係

改造以後,幾乎坐在每個地方都可以看到戶外,空氣是流通的——

先說客廳,其實最開始客廳的兩面都是牆;我把牆去掉,換成了一整面的窗,從“水泥盒子”變成了“玻璃盒子”,這個空間馬上就變得非常通透。▼

客廳還有個亮點,它是一個斜頂空間,肉眼看好浪漫,當它還處於未完成狀態時,崔斯坦已經愛到尖叫。▼

裝好是這樣▼

當然,我最愛的空間,還是書房!▼

以前看了那麼多女孩的家,最羨慕她們有滿坑滿谷的、頂天立地的書牆,這個願望,在廣州市區的家沒有實現,在上海組的小洋樓裡也沒有,在郊區小院,終於有足夠的空間讓我任性一回。▼

不過,擁有書牆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那麼多書哈哈,現在書架上除了書,還擺了一些出差旅行時帶回的紀念品,看到它們就會想起曾經滿世界看秀、逛街、蒐集戰利品的回憶。▼

之前說過我“看房越看越遠”,直到看到這個空間,才決定“就是它了”。

當時坐在樣板房的書房裡、看到外面的山景,我就覺得一定要選這裡。▼

不過書房的設計也幾經周折。小院雖說面積足夠大,但房間特別少,當初裝修時也猶豫過:這個大空間究竟是做書房還是臥室?一開始做成了臥室,最後還是改成了書房,想把最好的山景留給它。

成果如你們所見,這個空間打通了室內和自然的關係。▼

山風吹來時,紗簾被吹得滿盈,坐在書房裡就能看到遠山樹林、騰騰昇起的雲霧,實在太舒服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清新的草木香、花果香,以至於我的香薰蠟燭在這毫無用武之地!▼

之前放出大話說新書已經在路上了,但你們知道嗎,在這個書房根本靜不下心來寫書,有時坐在這打開電腦,發現“哇~外面的雲好美,哇~彩虹來了、月亮來了”,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勾引”着我的眼睛,剛坐下來就想去院子裡看看。▼

除了書房和客廳,廚房的動線也是四通八達的,每一扇推拉門都可以通向室外。▼

下廚、吃飯,就在這個景觀超好的廚房,望着連綿的山景和小院。▼

天氣涼快時端到院子的餐桌吃、或是到溫泉池邊吃,都可以,生活中的每個時刻,都能親近大自然。▼

2.實現了我的花園夢

大家可能都有過一個或大或小的花園夢,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小院的存在真的實現了我這個夢想。▼

現在不管要買什麼東西,我都會忍不住折算,想說還不如買個什麼樹、什麼花呢,沒錯,買包基金變成種樹基金了。

入坑之後才知道,原來買樹好貴呢。後來我就摳摳搜搜地買,過了4年才變成你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我最愛的檸檬樹,結果了

今天在後院桃子樹剛摘下的果子▼

一開始看着圖片選,看到價格,當下就覺得“打擾了,拜拜”,於是我們決定從小樹苗讓它自己成長,在盆裡長了一段時間,再栽到地上,現在長得特別好。種樹之後才懂得,有些事是急不來的,只能等。▼

▼此處特別鳴謝崔女士送我的黃荊樹

一開始只種了一些好養的植物。有天坐在這喝茶,我實在是覺得太單調了,也突然想到一個人應該在你覺得最重要的地方付出精力和金錢,小院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存在,觀念一旦轉變,就打開了新世界,我開始把買包的預算花在種樹上。

現在一進門就能在玄關看到我的種植成果:花園裡新鮮剪下來的藍花楹。驕傲地和大家說,我已經實現鮮切枝自由了!想要啥就去院子裡切一點,哈哈。▼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貴,有的種子只要幾塊錢,灑下去就開了一整排的花。我覺得這裡的地氣很好,有的植物裝修那幾年都沒怎麼照看它們,結果自己就長得很好,太有成就感了~(沉浸在花農的喜悅中無法自拔)

小院改造的難點

裝修四年多,一方面是經歷了疫情,另一方面也是碰上了一些不靠譜的團隊,同時我住的地方也離小院很遠、每次過去還是有些麻煩,當然,還有個原因,也是我第一次搞這麼大的項目......

種種原因加起來,有好幾次我都想放棄了,之前本來以爲快要完工,傢俱都擺上了,結果空調水管爆了,我們人又不在,積了滿屋子水,沙發、地毯、地板都不得不換了。

包括花園,前後也改造了三次,小院的樹是分四年種出來的。

其實直到現在,有的空間還處於未完成的狀態,但我也不急着把它填滿了,家不是一下子一次性裝完的,住進來以後過着日子,更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讓家慢慢生長成理想中的樣子。

搬到小院以後,我也發生了幾個變化

生活變得更簡單了

之前寫的時候就說過,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衣帽間不再是最重要的需求了。有不少讀者可能還記得我廣州家裡那個29平的衣帽間,鞋櫃的200雙鞋子、一整個島臺的首飾,和琳琅滿目衣服,固然有部分是工作需求,也是我那個階段夢想的“小結”。

這兩年我的心態發生了一些變化,覺得不再需要擁有那麼多東西。

在小院,我沒有弄專門的衣帽間,只有衣櫃。一方面我的確在刻意減少物品的持有,做一些必要的斷舍離,另一方面,在山裡也根本用不上那麼多衣服,不需要過多的社交,偶爾的朋友來訪,我們都會以最舒適的打扮相見。

梳妝檯上的護膚品也變得特別少,一目瞭然。大家都不敢想象這是我的梳妝檯!▼

哈哈,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在某一個階段會沉迷於花花世界,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有過足夠豐富的體驗之後,又想回歸最簡單的生活,讓內心更平靜。

重拾了很多生活技能

雖然小院有很多不便利,負責任地說:蚊子也真的很多!(已經在認真研究怎麼裝紗窗了)。

聽聲辨位,手抓蚊子▼

但也是種種不便利讓我重拾了 很多在城市生活中丟掉的技能。比如自己修個東西呀、開車去買菜呀,不會開車的人就很難生活在這裡,公共交通是不太方便的。▼

前面說到,我開始自己做飯了,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因爲點不到外賣,住在這都得下廚做幾個簡單的飯菜,還順便戒掉了重油重辣的宵夜,有一天我好想吃小龍蝦,打開外賣發現送過來要兩個半小時就放棄了,後來慢慢也沒那麼想吃了。

朋友們都不相信,我現在口味變淡了,挺愛吃蔬菜沙拉。▼

不過,我偶爾也會想:要是這裡有個湘菜館和便利店就完美了。(湘菜腦袋實錘了)

現在我睡覺都不拉遮光窗簾了,等着自然光把我叫醒,醒來就能見到青山綠水,眼睛極度舒適~▼

你們也知道,我以前是晚睡晚起的釘子戶,在山裡作息正常了好多,天一亮就願意醒來,山裡的鳥叫聲、蟬鳴聲,有人覺得吵得像拖拉機一樣,但也並不會影響我的睡眠,我想也是因爲心境改變了。

以前的我一直在加速前進,人處於很緊繃的狀態而不自知。有一次我去看中醫,他說我很緊張,我說我沒有呀,但低頭一看自己的手都是緊緊握住的。如果讓當時的我來過郊區生活,是過不下去的,完全沒有心思下廚、種花,也沒有精力去處理生活中的小事。

但住進小院之後,似乎放下了過去的完美主義。

記得好久以前分享過,浴室裡有一個體重秤,我每天都要站上去稱一下,重了一斤少了一斤都會很在意。當時的我寫到:

但現在根本沒所謂了。

小院還治好了我的不少臭毛病:以前有一點光、一點亮我都睡不着,也不讓客人穿着室外鞋走進室內的空間,有太陽的地方一定要撐傘......

愛上種花種樹以後,偶爾曬出一點斑,竟然也覺得沒關係。

那天在上海碰到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她說:“我感覺你變了。” 是髮型變了?變胖了?她說都不是,是氣質有點變化。我說是不是更接地氣了?她說對!就是這種感覺~哈哈是呀,因爲我每天都在小院裡接地氣。

感受院子裡的花開花落,感受一蔬一飯的味道,要是不想下廚,就開車去附近的農家樂吃燒雞,皮脆脆的、香香的,再說就要流口水了......這種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着我。

李辛老師在書裡說一個人狀態好時,是神完氣足。

搬進小院之前,我感覺神也散了,氣也泄掉了。但住進來一段時候後,慢慢調整,又回到了神完氣足的好狀態裡。所以人是需要休息的,忙一段時間,就得休息一段時間。

有讀者問我是不是要退休了?其實不是退休,只是我做了取捨,我沒有停止過工作,只不過,在加速燃燒了10年之後,我想放慢一點腳步、更專注一點,不想像以前一樣同時要做很多事,而且每件事都想做好,把自己逼得特別緊。

“所以可以交書稿了嗎?”崔斯坦問我。哈哈,好煩啊!你們快來把她抓走,讓我這個拖延症再歇一歇。

好啦今天就到這,祝我們都過上鬆弛有度的生活,晚安:)

編輯:獅涵

統籌:Me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