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子化到毛孩經濟!「科學飼糧、精緻照護」搶攻高端寵物商機
現代人相較於生育,更傾向飼養寵物,讓不少地區的貓狗總數甚至已超越兒童人口。(瑪氏集團提供)
隨着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愈來愈多人將目光轉向寵物,不僅視其爲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更像對待孩子般悉心照顧,盼爲「毛小孩」提供更優質生活。研究指出,千禧年後出生的Z世代,相較於生育,更傾向飼養寵物。以東北亞爲例,當地貓狗總數甚至已超越兒童人口,這股趨勢促使寵物經濟快速崛起,成爲潛力驚人的新興市場。
在臺灣,近年來愈來愈多飯店、餐廳乃至公共場所設立「寵物友善」設施,讓民衆可以帶着寵物一起享受生活,也進一步帶動整體寵物產業蓬勃發展。隨着飼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重視寵物的飲食健康與生活品質,高端寵物食品市場也隨之興起,其中臺灣消費者熟悉、主打高端即食型溼糧的狗飼料品牌「西莎」即爲此趨勢下的代表之一。
每個產品在工廠都會經過層層關卡,纔會送到消費者手中。(瑪氏集團提供)
「西莎」兼具營養完整與精緻美觀的外觀,特別符合居住空間較小的臺灣與日本等地小型室內犬比例高的飼養環境,除了注重寵物腸道,同時減少室內異味,更着重心理健康,幫助室內犬舒緩壓力,也因應小型犬的胃較小,無法攝取太多食物,所以給予高密度營養設計。
亞洲市場Pak Chong廠廠長Teeradej Kasisareewong。(瑪氏集團提供)
其背後的瑪氏集團是全球最大寵物食品生產商之一,1999年便於泰國呵叻府設立Pak Chong寵物照護工廠,打造集團在亞洲最大的寵物食品生產基地,擁有逾1400名員工,讓泰國如今成爲全球第3大寵物食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與德國,年產能高達18.8萬噸,供應臺灣等全球36個市場,旗下產品涵蓋超過10個品牌、700項以上的寵物食品。
寵物營養研發中心內設有庭院供狗狗自由活動。(瑪氏集團提供)
走進工廠,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不是轟鳴的機器聲,而是井然有序的作業流程,以餐包溼糧爲例需經歷原料檢驗處理(Process)、填充封裝(Filler)、蒸煮殺菌(Retort)、乾燥(Dryer)與包裝(Packing)共5道標準流程,從原料端開始,所有進料都必須通過預設標準纔可進入製程,每個環節都嵌入自動監控設備,從金屬探測、熱感應,到即時視覺辨識系統,確保每批產品都符合最高品質規範。此外,每日早晨還安排「品質管理小組」開包檢驗過去24小時內生產的產品,從有效期限的印刷到開封后的氣味、色澤,全面檢視品質。
亞洲市場Pak Chong廠廠長Teeradej Kasisareewong受訪時表示,每個批次的樣品也將保留產品保存期限的2倍之久,便於日後追蹤,如有問題遭消費者客訴,也能透過批號快速溯源,並會透過各地客服團隊、零售商回報、社羣反饋等蒐集意見,回傳至全球品質與食品安全團隊進行彙整分析,「有時候飼主覺得產品不合適,我們會進一步向飼主瞭解餵食方式。問題往往是出在轉換飼料的速度過快,例如狗因爲腸胃較弱,對飲食突然變化很敏感,我們會引導飼主更換飼料時每天逐步增加比例,慢慢替換,協助他們與寵物共同適應。」這些回饋也持續豐富了瑪氏的使用者數據庫,進而優化產品設計與餵食建議。
在貓咪適口性測試區域,每天都會有3次溫度和溼度檢測。(瑪氏集團提供)
他也提到,瑪氏集團在產品開發中不僅考慮當前市場的需求,還注重未來的永續發展,希望能夠在環保方面做出貢獻,集團設下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Net Zero)與零垃圾掩埋的目標,目前已展開太陽能發電計劃,預計3年內全廠轉爲使用再生能源,也導入低能耗製程,優化能源消耗。現場有專責的進行能源效率監控與改善建議的小組,將永續落實於日常運作。
而爲加強對亞太市場需求的響應,該集團於2022年在泰國成立亞太區寵物營養研發中心,這裡不只是一座研發中心,更是一個專爲貓狗打造的生活環境,中心內飼養約100只貓與50只狗,數量甚至超過內部的近30名研究人員,所有毛孩不僅是員工,更是夥伴,皆在符合「5大自由原則」的基礎下被照顧,免於飢餓、疼痛、恐懼、壓力,以及能夠自由表現自然行爲,中心內設有庭院供牠們自由活動,並安排固定的互動時間與遊戲時間,每日3次監控溫溼度,確保舒適環境。
亞洲市場寵物營養研發總監Nopparat Dejnarongsak。(瑪氏集團提供)
選入的貓狗皆來自可靠來源,也涵蓋各個品種,需通過健康檢查、具備良好社交性,會經過1、2個月的行爲訓練與環境熟悉,若有不適應情況,中心亦會開放領養,確保牠們能擁有好的去處,寵物平均服役至7歲退休。在這裡進行的試驗也極爲嚴謹,尤其針對「消化率」的觀察與「適口性」的研究,會根據貓狗的食慾、進食速度、消化情形(包括糞便外觀與氣味)進行記錄與分析,以貓咪爲例,每隻都配有專屬項圈感應器控制進出口,避免交叉干擾。
亞洲市場寵物營養研發總監Nopparat Dejnarongsak強調,過程絕無放入誘食劑,所有成分均經過科學驗證與營養平衡計算,時時監控寵物的健康狀態與偏好,進而調整配方,研發中心也會針對不同體型與生活習慣的寵物設計產品,例如,大型犬的關節健康配方、長毛貓的吐毛專用食糧等,在與麻省理工學院(MIT)、朱拉隆功大學等機構合作下,也引入標準化實驗與晶片數據技術,強化科學驗證力。同時,依照各國法規要求,確保產品進入市場時符合所有安全標準。
瑪氏集團亞太區寵物營養研發中心外觀。(孫伊萱攝)
隨着醫療進步,寵物的壽命也跟人類一樣延長,當然與人類的連結也更加緊密,因此互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無論是訓練用的點心,還是日常主食,皆須兼顧營養與健康。其研發團隊也正運用科學手段,針對不同品種、體型與年齡開發「客製化營養」配方,並與旗下的獸醫體系合作,進行疾病比如癌症療法研究與健康監測技術的開發,目標是讓毛小孩吃得安心、活得健康,陪伴主人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