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發現金到數位券 央行新平臺揭開臺灣數位金融新時代

中央銀行持續推動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研究與實驗計劃,近期已完成CBDC試驗,併成功建置「數位金流平臺」。該平臺預計將於今年11月正式投入「普發現金」作業,未來也可支援金門縣政府推動的「感恩券」數位化發放,象徵我國數位金融基礎設施邁入新階段。

央行業務局局長謝鳳瑛表示,「數位金流平臺」已於8月率先在「客家幣」應用場景中上線測試並運作順暢,11月起將擴大應用至全國性普發現金計劃,屆時將成爲金流處理的核心平臺。該平臺主要負責跨行金流撥付與交易狀態紀錄,與數位發展部的「發放平臺」分工明確:由「發放平臺」負責資格彙整、身份審查及重複領取檢核,再將合格名單交由「數位金流平臺」完成資金撥付。

謝鳳瑛說明,無論民衆選擇直接入帳、登記入帳、ATM領取等五種領取模式,最終資金均須透過「數位金流平臺」完成跨行撥付、入帳或覈銷,並同步登錄領取狀態。以登記入帳爲例,民衆於網站輸入帳號後,系統會先由「發放平臺」完成資格及重複領取檢查,再將結果回傳「金流平臺」執行入帳,流程安全、即時且透明。

她指出,以往普發現金多屬一次性專案,常需重新開發系統與流程,不僅耗時亦造成資源重複投入。此次央行主導建立的「數位金流平臺」具備模組化與可重複使用特性,未來除可支援現金普發、補助款項發放外,亦能應用於物資發放(如防疫口罩)、甚至地方政府推動的獎勵點數(如節能減碳獎勵),有助於全面提升公共金流處理效率與數位治理能量。

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強調,「數位金流平臺」由央行統籌規劃與監督,並委託財金公司建置與營運。研發過程中特別納入高併發與安全性需求,針對「2300萬人同時上線」情境進行容量與彈性擴充設計,確保在大規模發放時系統可穩定運作,保障民衆領取體驗。

林國良指出,金門縣政府計劃自2026年春節起,將原本發放的酒品改爲紙本「感恩券」,並正評估透過財金公司的數位券平臺進行數位化發行。屆時「感恩券」可望結合「數位金流平臺」進行發放,提供民衆於地區商店消費、線上購物及旅臺鄉親使用,更加便利且具數位應用潛力。

央行表示,建立「數位金流平臺」是推動CBDC研究成果的重要階段性成果之一,不僅爲政府推行普發現金、補助與數位券政策提供穩定高效的基礎設施,也爲未來國家級數位貨幣體系的落實奠定關鍵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