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田到雪山 大陸銀髮旅遊撕掉「老年」標籤

示意圖,圖爲遊客在莫高窟參觀遊覽。(資料照/新華社)

據澎湃新聞報導,「收完麥子往北走,去內蒙古看看大草原。」出遊歸來後的麥子阿姨,最近又有了新的憧憬。

故事的開頭在去年9月,一位來自河南安陽的64歲阿姨在視頻平臺直播連線了大冰,阿姨說,她60多歲了,想去看看祖國大陸的大好河山,但是手裡只有5000塊錢(人民幣,下同)和一輛三輪車,她想去雲南那片,到西雙版納那裡轉轉,過個冬天。

直播連線時「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的心願,詩意又質樸,直擊人心,無數網友被深深打動,親切地稱她「麥子阿姨」。而在大冰及愛心網友的接力護送下,「麥子阿姨」最終抵達了她心目中的「南方」——西雙版納。

和「麥子阿姨」一樣出去看世界的, 還有剛剛走上78屆戛納電影節紅毯的「蘇敏阿姨」。

銀髮族的「出走宣言」,一場無聲的消費覺醒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

麥子阿姨是河南安陽人,她此前的生活與身後的土地緊緊捆綁在一起。種地、澆水、拔草、剪苗,莊稼成熟後就用三輪車拉到城裡去賣,賣完蘿蔔賣白菜,一年四季總有活幹。

蘇敏阿姨也是河南人,56歲前的人生是無數這一時代中國女性的縮影,在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里長大,結婚後成爲丈夫的「附屬品」,身上更是揹負了多重角色:妻子、母親、外婆、女兒……可唯獨沒有她自己,一生被困在柴米油鹽裡。

人生真正的分水嶺,從來不是年齡,而是覺醒的瞬間。

這一刻,64歲的麥子阿姨大聲說出了自己的出走宣言:「去南方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56歲的蘇敏阿姨在把外孫送去幼兒園後開始全國自駕遊,「從今天起,一路向南,我要去追尋自己生命的光。」

麥子阿姨、蘇敏阿姨讓不少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那些一生的重心都在子女、都在那無邊的麥田、屋後的炊煙、門前的雞鴨身上的一輩人。父母們雖然安土重遷,又怎會沒有「遠方與詩」的夢想,只是生活的重擔和肩上的責任,讓人生少了些快意。

像她們一樣,我們還看到了「70歲的老太太灰灰和72歲的姐姐,背鍋遊遍全球七大洲五大洋」「62歲的柳雲飛,兩次自駕進西藏,闖過無人區」。

這一場場「出走宣言」的背後,是一場無聲的消費覺醒,也是新一代銀髮人羣用腳步重新塑造旅遊行業版圖的縮影。在中國的旅遊市場中,銀髮羣體正逐漸發展成爲一個關鍵的旅遊客源,並且這一現象愈發明顯。

攜程數據顯示,2024年,銀髮人羣出遊訂單同比2023年增長超22%,顯著高於大盤。同時,31%的銀髮人羣出遊頻次是2019年的2倍。

沙利文《2024年銀髮經濟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60歲及以上的銀髮旅遊者人數已經達到11.6億人次,在大陸國內旅遊總人次中佔比高達20.6%。

這些數據不僅凸顯了老年羣體在旅遊市場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表明了他們對於參與旅遊活動的積極態度以及提升生活質量的不懈追求。

這一連串數字背後,更是暗藏着更深刻的消費邏輯轉變,當銀髮族的旅行足跡突破傳統邊界,他們的消費偏好也在重塑市場價值鏈條。

根據AgeClub的數據,在中國老年羣體的消費結構中,旅遊休閒活動更是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佔比高達57%。不僅凸顯了旅遊休閒在老年消費羣體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老年旅遊市場對於旅遊業的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

世界那麼大,值得老人們出去看看。對許多銀髮族來說,背上行囊的那一刻,人生才真正「鬆了綁」,旅行不僅是消遣,更是對自己第二人生的探索。

畢竟,過去相機裡裝的都是子女的畢業照,現在應該裝的是自己的江湖。

銀髮專列的「體面出行」,坐着火車去養老

回到十年前,出去旅遊的銀髮族,最怕聽到導遊喊「抓緊時間集合」。那時候的綠皮火車硬座硌得腰痠背痛,30人擠一輛大巴搶廁所,景點打卡像打仗,回家累得比種地還虛脫。而如今,從政策支持到服務細節再到價值創造,一切都在悄悄變化。

今年2月,大陸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鐵集團等9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增開銀髮旅遊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根據這一《計劃》,國鐵集團計劃到2027年完成設計100條以上鐵路銀髮旅遊精品路線,打造160組銀髮旅遊列車適老型專用車組,銀髮旅遊列車開行規模達到2500列以上,按照「一省一列」的目標,推出一批鐵路銀髮旅遊的精品線路。

這標誌着銀髮旅遊正從市場自發探索轉向國家戰略佈局。

從普通列車到銀髮列車,再到景區如火如荼的無障礙旅遊設施建設,一個全新的、充滿活力的銀髮經濟時代似乎正在向我們大步走來。麥子阿姨們的旅遊更體面,也更舒適了。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在旅遊產品的定位選擇上,68.1%的老年遊客更傾向於選擇舒適型旅遊產品,而經濟型、豪華型分別佔據20.2%、11.7%,這表明舒適型是老年旅遊者最爲青睞的旅遊產品類型。

「這趟列車對老年人太方便了!不用倒車,也不用搬行李,還有隊醫跟着。希望能再多開點班次。」在「京鐵樂遊」號上,80歲的聶大爺如此感嘆。

「京鐵樂遊」號是京津冀首趟銀髮旅遊列車,其爲期12天的行程串聯江西、湖南、廣東三省的5個5A級景區及6個4A級景區。不同於過去「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特種兵式行程,「京鐵樂遊」主打「路線靈活、多點串聯、在途觀光、車隨人走、晝遊夜行」,是真正的「慢節奏」康養文化之旅。

「京鐵樂遊」號是經適老化改造的列車,採用4人一包房設計,沒有中鋪,只有上下鋪,鋪位在原有基礎上加寬了8公分;洗漱間內設有3個洗手池,衛生間配備坐便器、防滑地面、設有安全扶手。

除硬體設施外,列車還爲老年人提供健康餐,配備了醫療設備及急救藥物,以及隨車醫護人員等。考慮到列車夜間開行情況,乘務員特意準備了發光提示牌,方便旅客在起夜後找到鋪位。車廂內還配備放大鏡、老花鏡、針線包等適老服務用品。

在消費模式上,銀髮旅遊列車基本採用「一價全包」消費模式,服務升級,主打的就是讓老人安心、舒心、放心,儼然就是一個「移動的養老院」。

除了「京鐵樂遊」號外,還有「新東方快車」旅遊列車。這趟專列從烏魯木齊出發,開往中國最美的春天,途經庫車、喀什、塔縣、若羌等城市,打卡天山天池、羅布人村寨、天山神秘大峽谷、喀什古城、艾提尕爾清真寺、金草灘、石頭城、喀拉庫勒湖、白沙湖、火焰山等精華景點。

該列車行程長達12天,包含餐食以及沿途旅遊項目。在今年3月,該車最低票價約18000元每人,最高票價約50000元每人。這看似高昂的價格,實際上自運營以來行情火爆,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預訂熱潮背後,不僅是銀髮人羣消費能力的證明,更是對價值再造的渴求。傳統旅行總把老人當「重點看護對象」,而專列上的象棋擂臺賽、窗邊寫生課、方言詩會、K歌比賽,都在傳遞一個信號:你們不是社會的累贅,而是能創造價值的活躍玩家。

銀髮旅遊看不見的「暗礁」,39.9元的低價團

當部分銀髮族坐着專列看雪山時,我們也不要忘了有老人還在39.9元的低價團陷阱裡「渡劫」。

去年7月,央視網曾報導,海南海口的羅先生在社交平臺上發佈視頻反映,他70歲的母親在一個旅遊羣裡看到了一個活動,「39.9元四天三晚遊廣西桂林」,看到廣告後母親執意要參加。羅先生認爲這是一個以「低價遊」爲幌子的「購物遊」,多方反映後,羅先生的母親被旅行團「開除」,當晚回到了位於湖南的老家。

羅先生的母親回到了老家,而類似這樣的「低價團」在大陸很多縣級城市悄悄上演。

低價旅遊團在市場上已有成熟產業鏈,而近年來,低價旅遊團專門盯上了老年人。他們組織老年人蔘加講座活動,送雞蛋掛麪,以旅遊團的名義組織廣場舞比賽,然後帶他們去目的地購物。而帶隊的導遊可能未必有導遊證,他們擅長銷售,以成交額爲唯一考覈指標。

有不少「夕陽紅旅行團」以超低的開團價格,通常由出發地的組團社負責拉客——旅遊目的地的地接社安排食宿交通——司機、導遊帶逛景點和購物完成閉環,區別於正規旅遊團,低價旅遊團的購物行程往往會比較長。

這類購物團的導遊服務費很低或者沒有,收入基本靠購物提成,甚至要先墊錢。組團社收到客人,地接社之間競爭,會有地接社加價把旅遊團買過來,食宿都需要導遊墊錢,最後靠購物回本賺錢,賭購物出利潤。這樣的旅遊團以極低甚至零成本吸引遊客加入,也通常被稱爲「零團費」或「負團費」旅遊團。

這個結果基本上是「高高興興出門去,錢包癟癟回家來」。

那些被導遊PUA買的「傳家寶」,那些喝粥啃饅頭的簡餐,那些「花錢你就是上帝,不花錢你就是屁」的貶損,都在提醒我們:銀髮經濟的春天,不能只在專列沿線綻放,也要爲那些在旅遊消費中遭遇困境的長者,提供溫暖與關懷。

打「親情牌」、挖消費陷阱,守護老年人消費安全,不僅需要有關部門依法加強監管,還有賴於更多人身體力行,用心用情織密關愛網,纔會讓老年人擁有更加充盈的內心、增進幸福感,讓不法分子難有可乘之機。

沙利文數據顯示,預計到2028年,銀髮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2.7兆人民幣,從2023年到2028年,銀髮旅遊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3.6%。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部主任、旅遊學者楊勁鬆表示,老年旅遊已不再是簡單的「夕陽紅觀光」,而是一場充滿活力的「銀髮革命」。新一代老年遊客健康水平更高、消費能力更強,拒絕被貼上「老人」標籤,「老年」定義本身被打破,六七十歲的「老青年」越來越多,隨着科技平權加速,代際共享旅遊會越來越多。

銀髮旅遊蓬勃發展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撬動兆元級消費市場,更在於它以旅行爲鏡,折射出社會對「老去」價值的重構與認同。當老人不再爲低價購物陷阱困擾時,當老人在銀髮專列上放聲高歌一曲時,當老人悠閒地享受慢節奏的旅遊時光時,這些躍動的場景正在重構代際認知——衰老不再是價值的褪色,而是閱歷沈澱後的二次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