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概念到當代表現:LEDERER CIC 雙擒縱結構的再進化 SHH 首次引進臺灣
由鐘錶師 Bernhard Lederer 創立的獨立製表品牌 LEDERER,品牌秉持對高精度與創新機制的堅持,不僅延續傳統,更不斷挑戰製表工藝的極限。這一次,LEDERER 創辦人Bernhard Lederer 特別抵臺將其代表作 Central Impulse Chronometer(簡稱 CIC)系列帶來臺灣,並與 SHH 頂級鐘錶概念店合作,讓多款集工程與設計於一體的作品正式在臺亮相。品牌最引以爲傲之處就是將傳奇製表大師 Abraham-Louis Breguet (1789) 到近代 George Daniels (1970年代) 所研發的雙輪同軸擒縱系統(或稱自然擒縱),再次完美重現腕間,從機芯結構到腕錶細節都相當耐人尋味。LEDERER 讓 Breguet 大師的「自然擒縱」在兩百多年後真正進化爲可量產、穩定表現的現代擒縱裝置。
機械腕錶、懷錶和時鐘會發出迷人「滴答滴答」的聲音,這是來自機芯裡的一個關鍵性機構:一個叫「擒縱叉」的小零件,會不停地來回撞擊「擒縱輪」,兩者的交互作用就產生了我們熟悉的「滴答」聲。即使你對機械錶完全不瞭解,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機械錶聲音都一樣。有些聲音比較細微,有些則略帶特殊韻律。對專業的鐘表師來說,光靠聽聲音,就能判斷出這隻表使用的是哪一種擒縱裝置。就是這個旁人聽起來都大同小異的聲音,啓發了 LEDERER 品牌創辦人 Bernhard Lederer 對製表的熱情。他不只想搞懂聲音從哪來,更想弄清楚不同擒縱系統的優點和缺點。LEDERER 讓 Breguet 大師的「自然擒縱」在兩百多年後真正進化爲可量產、穩定表現的現代擒縱裝置。
LEDERER CIC 的誕生靈感源自十八世紀製表師製表大師 Abraham-Louis Breguet (1789) 和 George Daniels 所構思的雙擒縱系統。但 LEDERER 並未直接複製古典結構,而是重新設計擒縱輪、槓桿與擒縱叉之間的互動邏輯,打造出更穩定、更高效率的現代化擒縱裝置。這是將歷史製表構想透過當代技術加以實現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旗下 Central Impulse Chronometer(簡稱 CIC)系列在 2021 年與 2024 年,分別榮獲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GPHG)的「創新獎」與「精密計時獎」。這不僅是對其技術突破的認可,更讓 CIC 成爲關注精度與機構創新的藏家名單上不可忽略的選擇。
TRIPLE-CERTIFIED OBSERVATORY CHRONOMETER系列在與 2024 年,榮獲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GPHG)「精密計時獎」。 圖片提供/SHH
雙擒縱機制:兩個引擎、同一節奏
CIC 最吸引人的設計,就是其雙輪同軸擒縱系統(或稱自然擒縱)。這並非僅是機械炫技,而是爲提升走時精準度而生的工程解法。LEDERER 的設計利用兩組擒縱輪交錯作用,讓擺輪能以最小能量損耗維持穩定運作,同時提升等時性。這項設計在視覺上同樣有看頭。透過錶盤 11 點鐘位置的開口,可見其中一枚擒縱輪以逆時針的方式運作,加上下方的順時針律動的小秒針,以正、反的方向規律行走,節奏分明又協調,爲佩戴者帶來機械動態的真實觀賞價值。機械迷不必再盯着背透玻璃找樂趣,正面就有秀。Lederer 解釋:「自然擒縱要一次加速四個輪子,而 Daniels 的設計任何時間只需要加速一個輪子。」這讓整個系統更省能量,也更穩定。這就是 LEDERER 的 Central Impulse Chronometer 的核心概念。他將 Daniels 的設計重新演繹,並用現代技術做出更優化的版本。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不只是延續傳統,更是對過去兩位大師(Breguet 與 Daniels)創意的現代致敬。
LEDERER CIC 39。直徑39毫米玫瑰金或白金錶殼、藍寶石水晶透明底蓋/深灰色或藍色錶盤配置視窗顯示雙輪擒縱裝置、小秒盤位於8點鐘方向/時間指示、小秒針/手動上鍊機芯、雙發條盒、兩組獨立齒輪系統、雙恆定動力裝置、中央衝擊擒縱系統、振頻3Hz、動力儲存約38小時/防水30米。 圖片提供/SHH
機芯規格硬派上陣:Calibre 9012 與三重認證
TRIPLE-CERTIFIED OBSERVATORY CHRONOMETER。 圖片提供/SHH
CIC 搭載的是品牌自制 Calibre 9012 機芯,這枚機芯不僅擁有雙擒縱結構,還結合雙發條盒與獨立夾板等高階設計,展現出整體技術力。這枚機芯通過三項專業認證:Chronofiable® 耐久測試、Chronometer 精準認證、以及日內瓦創新制表獎(Geneva Chronometry Innovation Prize),在耐用性、精度與技術創新等面向獲得肯定。Bernhard Lederer 自 1980 年代便專注於高複雜功能時計領域,近年轉向聚焦走時穩定與效能,CIC 系列正是這一方向的具體體現:功能導向,結構爲重。
圖片提供/SHH
錶殼縮小、細節放大:CIC 39 系列多樣配置
CIC 39以符合當代潮流的39毫米尺寸現身,不論是哪種材質,錶盤設計皆維持技術視窗與小秒盤的對稱配置,展現品牌對細節比例的謹慎控制。 圖片提供/SHH
CIC 系列自問世以來受到藏家注目,除了機芯設計,更重要的是其外觀風格與配戴比例。新款 CIC 將錶殼尺寸自原先的 44 毫米縮減至更貼手的 39 毫米,不僅視覺上更爲和諧,也更符合亞洲市場偏好。
此次 SHH 臺北101 概念店展示的款式包括:
不論是哪種材質,錶盤設計皆維持技術視窗與小秒盤的對稱配置,展現品牌對細節比例的謹慎控制。
左邊爲44毫米搭載的9012手上鍊機芯,右邊爲縮小至39毫米版本搭載的手上鍊機芯,雖大幅縮小尺寸,但仍維持原本的雙擒縱結構。 圖片提供/SHH
SHH 專注導入獨立製表
SHH(Sincere Haute Horlogerie)作爲亞洲高端鐘錶平臺的重要推手,一直致力於引進獨立製表品牌。這次與 LEDERER 合作,除爲該品牌首次在臺正式亮相外,也迴應了臺灣藏家對高技術腕錶的持續關注。在 SHH 臺北101 專門店,收藏家可親自觀察 CIC 的雙擒縱運作,並從現場展示瞭解其背後的設計邏輯與製作細節。對於過去較偏重外觀與品牌聲量的臺灣市場來說,這樣的技術導向腕錶可說是一種養成系的升級選項。
圖片提供/SHH
※本文由《Time Square 時間觀念》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