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產AI芯片“一日適配”看上海集成電路“厚積薄發”|聚焦
《科創板日報》3月29日訊(記者 郭輝)DeepSeek應用橫空出世,從AI算法層面爲中國科技產業突圍打開新的局面,而與之相應的國產芯片等硬件,在性能及生態適配等方面,也迎來一場突如其來的“加急考”。
上海算力芯片企業天數智芯、壁仞科技等,在今年年初率先於行業完成了DeepSeek R1模型適配,並被認爲在AI算力時代有機會佔據科技生態引領位置,重塑全球算力格局。除提供底層算力基座的企業外,美仁半導體等專注智能終端應用的芯片公司,隨着AI熱潮從算法、算力端外溢至應用端,同樣有望在AI浪潮中抓住機遇。
AI革命不單是對企業個體技術力的一場考驗,同樣有賴於羣體智慧的積澱跟迸發。
以上海臨港(SH.600848)爲例,通過政策扶持、資源集聚等優勢,爲天數智芯、壁仞科技、美仁半導體等衆多企業搭建起廣闊的發展舞臺。隨着產業園區與企業攜手共進,在AI技術的持續賦能下,產業園區如何憑藉此前的產業積聚優勢,進一步放大創新效能,也成爲這場產業變革當中的關鍵命題。
上海算力芯片企業率先適配國產大模型創新
“天數智芯在做 DeepSeek 模型適配時,僅用時一天便完成了與 DeepSeek R1的適配工作,並正式上線多款大模型一體機。”天數智芯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DeepSeek的出現,增添了發展國產算力芯片的信心。“算法模型驗證了國產算力芯片技術可行性,有機會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開闢出生態級替代通道,讓國產芯片在全球 AI 生態中的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天數智芯系列產品依託全自研通用架構,展現出卓越的兼容性與適用性,目前已支持超過200種AI模型,支持通用計算領域的常規需求以及科學計算場景下的高精度運算。同時,天數對最新算法及定製算法的支持,使其可全面覆蓋絕大部分應用場景,爲不同行業的多樣化應用提供堅實支撐。
“DeepSeek降低了對高端GPU的依賴,改變了國產芯片的應用邏輯,其推理卡對先進工藝需求較少,使得市場需求與國產AI芯片更匹配,爲國產芯片創造出百億級的增量市場空間。另外在適配 DeepSeek的過程中,國產芯片廠商不得不深入研究其技術架構和性能需求,推動了自身在軟件優化方面的進步,爲國產芯片在軟件生態領域實現突破提供了契機。”天數智芯如是稱。
除天數智芯外,壁仞科技、沐曦等知名芯片公司,也在今年年初紛紛宣佈完成與DeepSeek的適配,並已經能夠面向工業、金融等重點行業,發掘並應對潛在需求。
壁仞科技在今年2月宣佈,DeepSeek R1在壁仞國產AI算力平臺發佈。在壁仞科技看來,雙方的深度融合,不僅實現了國產自主技術路線的可行性,更通過開源協作與硬件創新,爲開發者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的創新體驗。在AI技術的推動下,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壁仞科技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推動國產芯片佔據重要地位,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行業內在DeepSeek模型適配過程中,普遍會遇到一些多機互聯技術、混合精度運算等問題。”但與此同時,DeepSeek帶來的機遇是無限的。
天數智芯方面稱,通過底層架構創新和開源策略,構建起強大的生態護城河,帶動了整個 AI 生態的蓬勃發展,吸引了衆多雲服務商、芯片廠商等生態參與者,共同推動AI全產業鏈變革。
據介紹,天數智芯算力芯片支持下的DeepSeek上線了多款大模型一體機,還與合作伙伴階躍星辰、無問芯窮、聯想等各方推動,在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實現了落地應用。
AI創新力外溢 智能終端產業鏈亦將獲益
事實上,除提供底層算力基座的芯片企業外,圍繞AI終端應用,也有越來越多端側智能連接芯片,同步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並將藉助這場科技革命,以中國上海爲創新力的源頭活水,煥新全球智能科技生態。
美仁半導體相關負責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AI技術進入家電行業是必然。“AI技術可能首先應用在家電產品各個子系統聯合優化以降低系統整體功耗和噪聲。儘管這一點上,消費者也許不能直接感知到新型家電中的AI技術,但能給消費者明確感知的AI技術可能是人與家電產品的自然語言交互。這些新的產品需求對上游的芯片產品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會有算力、存儲資源以及聯網功能等不同的需求。”
美仁半導體成立於2018年,位於上海臨港旗下臨港松江科技城,是美的集團下屬的一家芯片企業,專注於物聯網、消費電子及工控領域的半導體芯片研發。
據美仁半導體介紹,衡量芯片品質的金標準是市場失效率,“從我們客戶一年數千萬顆芯片用量的數據來看,我們芯片的市場失效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面對來勢洶涌的AI浪潮,美仁半導體正在積極佈局新的產品開發以應對新的市場需求。“我們尤其強調和客戶充分交流、爲客戶深度定製滿足客戶需求的高性價比的高品質芯片。”
美仁半導體表示,新的電子產品會帶來新的芯片需求,例如可穿戴設備中用到的芯片通常會對功耗有很高的要求,低功耗藍牙芯片這一類產品的市場就會有很大的增量;另外,物聯網的發展也給無線網絡類芯片如Wi-Fi/藍牙多模芯片帶來增量市場。
中國信通院報告稱,信息通信技術創新已從過去單點突破轉變爲多技術協同推進及羣體性演變。人工智能、物聯網、衛星通信和大數據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加速終端行業創新進程,新一代智能終端逐漸走深向實。
上海臨港如何助力AI算力時代的國產芯片創新高地?
在DeepSeek等國產算法模型帶來的這場AI科技革命中,芯片企業的迅速響應,既是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過去數十年發展的一次厚積薄發,也是產業創新生態的一大切面。
以天數智芯、壁仞科技、美仁半導體等知名芯片企業爲例,均設立於上海臨港旗下園區。受益於臨港產業園區的政策培植,企業在融資成長、人才培育及產業生態合作上,得到了諸多便利性。
據天數智芯負責人介紹,上海臨港旗下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爲天數智芯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從生活層面看,這裡交通便利且生活配套設施完善,有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從政策扶持角度,當地政府在人才落戶、公租房申請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 “店小二” 式貼心服務,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在人才發展方面,園區濃厚的創業氛圍以及豐富的企業資源,爲人才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合作平臺與職業發展空間。
“與全球其他產業園區相比,臨港園區在吸引人才的政策靈活性、生活成本優勢以及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等方面頗具競爭力,這些優勢共同助力天數智芯等企業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推動集成電路產業持續向前發展。”
天數智芯在臨港園區與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協同,還體現在對外向園區企業提供算力支持上。
據介紹,天數智芯協助園區部署了臨港浦江國產算力平臺設備IDC機房,園區內只要有需求的企業,就可提交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需求,經評估通過後,可通過該平臺統籌調配算力給予支持。“天數智芯以高性能通用GPU探索智算的創新模式和應用場景,爲新片區提供強大算力支撐,推動國產通用GPU賦能新片區智算產業發展。”
在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依託有“浦江創芯之城”之稱的上海市集成電路特色產業園區,吸引匯聚了一批GPU、CPU、PON等芯片設計企業、硅光材料鏈主企業及半導體材料、設備應用等上下游產業,集成電路產業集聚態勢凸顯。GPU芯片獨角獸壁仞科技正是在這裡,一步步完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產品的定義和開發,啓動科創板上市衝刺,並在DeepSeek帶來的AI浪潮中一鳴驚人,爲市場用戶帶來創新體驗。
在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美仁半導體落戶於此之後,憑藉G60科創走廊的強勁動力和大張江政策的雙重助力,實現了扶持政策的疊加效應。企業不僅享受到產業專項支持、人才引育激勵等精準政策紅利,更通過區域創新生態的深度融合,實現了運營效率的顯著提升。公司負責人直言,園區內豐富的資源對接渠道極大降低了企業間合作拓展的綜合成本,爲區域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悉,作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核心技術創新策源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承載區,臨港松江科技城不斷深化專業服務內涵,着力構建“管家式”的全鏈條、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爲企業提供政策申報、知識產權快審、投融資對接、人才引進、法律諮詢等一站式、全方位的專業服務支持,助力企業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上述芯片企業與臨港園區的發展與互融,只是創新項目在上海逐步成長、集成電路產業聚鏈成羣的一大縮影。上海臨港有機鏈接了產業發展所需的創新要素。
上海臨港以“基金+基地”的發展模式,以投資爲驅動、創新爲引擎,圍繞集成電路產業等先導產業,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資本+科技”的良性閉環,助力上海持續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高地。
同時,在上海以集成電路爲代表的新興產業,還在區域經濟與科技的高質量協同背景下,賦能長三角、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創新落地。上海臨港也在以更多標杆案例,助力上海建設“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助推區域一體化發展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