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益到暗樁!陸揭露境外間諜竊取海洋數據手法
大陸國家安全部警告,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將邪惡之手伸向這片純淨的藍色領域,採取各種手段加強對中國海域的偵察監控,開展一系列情報蒐集和技術竊密活動,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國安部:某組織披着公益外衣 竊取海洋數據。(央視新聞)
據微信公衆號「國家安全部」7月23日消息,海洋數據是海洋科學研究的基礎,是海洋經濟活動開展的依據,更是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的支撐和保障,涉及國家戰略資源和安全。保護好海洋數據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海洋事業可持續發展,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應有之義。
敏感的基礎數據
海洋數據包羅萬象,不僅包括海洋地理、海洋水體、海洋生態等自然科學數據,還包括海洋航線、海洋勘探、海洋科考等社會活動數據。或許有人會認爲絕大部分海洋數據是不涉及敏感信息的基礎數據,對中國國家安全不會造成影響。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以下幾類常見的海洋基礎數據,若被境外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將對我國家安全造成潛在威脅。
——海底地形數據。包括海底的山脈、海溝、海盆等地形地貌信息,對研究海洋地質構造、海洋動力學等有重要意義,也是構建沿海防禦體系、部署水下軍事設施的重要基礎。
——海洋氣象數據。包括氣溫、氣壓、溼度、風速和風向、降水量等基礎氣象數據,以及海表溫度、海浪、海流、海冰等海洋水文數據,其直接影響着軍事行動的部署與實施。
——海洋遙感數據。包括海洋水色、海面溫度、海面高度、海面風場、海浪、海流、鹽度、海上目標、海島、海岸帶等要素信息的衛星遙感數據,以及適用於重點區域高精度監測的航空遙感數據。
這些看似普通的數據信息,都已成爲國家在藍色國土上的「數位邊防」,在無聲地代表着國家的海洋權益。
伸向蔚藍的黑手
大陸國家安全部警告,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將邪惡之手伸向這片純淨的藍色領域,採取各種手段加強對中國海域的偵察監控,開展一系列情報蒐集和技術竊密活動,威脅中國國家安全。
——披着公益外衣竊取。工作發現,某海洋公益組織打着爲有關部門提供數據的旗號,在中國自南向北海岸線頻密設立海洋監測點、蒐集海洋監測數據,監測範圍輻射我國多處重要海域。
——設置隱蔽裝置竊取。投放特殊技術裝置潛藏於中國海域,也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慣用手段。中國漁民在海上進行捕魚作業時,意外打撈到某國投放在中國海域的新型水下竊密裝置,該裝置隱蔽地採集周圍海洋水文信息及各類艦船活動數據。
——數據傳輸管道竊取。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可能在中國海洋觀測的傳感器、執行設備中暗置「卡口」、「後門」,隱蔽開展竊密活動。
陸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維護國家安全不僅需要國家安全機關發揮專門機關作用,更需要人民羣衆的廣泛參與、支持配合。一個時期以來,大陸國家安全機關經羣衆舉報,陸續在中國海域發現、處置多起間諜竊密活動及多種類型的「海洋間諜」,有力震懾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囂張氣燄,守護中國國家安全。